最近你接到红色“罚单”了吗?
(2009-09-30 22:01:48)
标签:
罚单请柬红包礼金喜事杂谈 |
分类: 人生起伏 |
“红色罚单”是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中国的请柬都是以红色为主色调,在很多人眼里,收到请柬意味着自己要准备到时掏腰包,所以请柬就被公众美其名曰:“红色罚单”。
人们每逢家有喜事,尤其是结婚的人生大事,都要发出请柬摆下酒席宴请亲朋好友。除了接受亲朋好友们的美好祝福,请柬送出同时也会收到不菲的红包礼金。发请柬送红包可以说是礼尚往来,今天你家有事我送你,明天我家有事你送我,来来往往之间,感情越来越浓,关系越来越融洽。注重人情亲情友情的现代社会,要说也是种正常不过的现象。
中国人结婚喜欢挑选良辰吉日,随着国庆节和传统佳节中秋节喜庆日子的临近,扎堆结婚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呈现风潮,随之而来的婚宴请柬也就遍地开花。然而,一张张红色请柬,在寄托一对对新人幸福喜悦之情的同时,也给频频接到请柬的工薪一族平添了几分忧愁。“红色罚单”俨然成了年轻人幸福的烦恼?
今年26岁的小陈刚刚上班两年,第一次遭遇了“红色罚单”扎堆的尴尬。国庆8天假期要参加5场婚礼,时间被占了不说,礼金也不少花。长假还没开始,80后小伙小陈的假期就被提前预订了。外出旅游的计划肯定泡汤,还得掏出1000元多的份子钱,这让小陈谈“红色罚单”色变,对“红色罚单”已经有点“恐惧”了。
如今的“红色罚单”礼金随行就市行情看涨,50元拿不出手,普通关系的怎么着也得100元,关系好点的得200元、500元甚至更多。收到“红色罚单”犯了两难,不送红包得罪朋友,以后见面生分,送了难免心疼,最后不管怎样还是得参加朋友的婚宴,到时准备好掏腰包就成了。“红色罚单”多了,有些工薪阶层因为支出难以承受而鸣冤叫屈自然而然也多了。
对于“红色罚单”,有人看得开,有人看不开。“同窗旧谊,难得相逢”,“每个人都有那么一天,互相捧场是应该的”,朋友结婚借此机会大家见见面,虽然自己经济有点紧张,还是应该有“痛并快乐着”的心态。而有的人则不同,“谁要是再结婚,我跟他急”,一位极端的网友在QQ签名上写下这句话,表达对“红色罚单”的抗议。所以有人感慨,“罚单”满天飞,“冤冤”相报何时了。
其实,抱怨“红色罚单”并没有多少道理。从某种角度看,送红包也是人们增进感情的一种纽带。谁都明白,红包送来送去的背后,所有人的心理底线是不能亏本,这是一种互惠的“交易”。生活在人情亲情友情围绕的社会,要说发请柬送红包也没什么可抱怨的,今天收了人家的,明天还得还给人家;今天送了人家,明天收回来,零存整取只不过是时间长点罢了。
说到底,“红色罚单”就是人际关系的必然产物。其遵循的原则分析起来,大概有两条:一是礼尚往来原则,二是等价交换原则。所谓礼尚往来,就是你送我我送你,很少存在“来而不往”的现象。所谓等价交换原则,就是双方往来的“交易额”基本是对等的,礼金不会悬殊过大。你得明白,“红色罚单”有些是早晚必然要来的,人家是收回投资;有些则是对方发出的“邀约”,看你是否应约,以后针对你作出是否应邀赴约。
既然如此,就不必对此过于纠结,“红色罚单”也就无所谓幸福的烦恼。与其埋怨“红色罚单”太多,不如从自己做起。如果自己办喜事在前,除必须发请柬的亲朋好友以外,关系一般、可发不可发请柬的完全可以“放人一马”,这是给别人行方便,也是日后给自己行方便。如果别人办喜事在前、自己收到请柬的话,去不去参加婚宴,红包应该送多少,还得看你自己“运筹帷幄”,如何判断彼此之间的关系了。不应邀赴约以后也别给人家发请柬,去了等着改日收回来而已。
当然,也有自己收到过“红色罚单”送过红包,而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联系到对方,无法给对方“开罚单”的情形。遇到这种情况,也只能“自认倒霉”,这就是前面所述的判断该不该参加非密切关系朋友的婚宴问题。“红色罚单”讲究礼尚往来,如果别人已经应酬过你的喜事送过你红包,人家办喜事时,你却缩头缩尾不去应酬,或者人家送你红包的礼金较高,你去应酬人家时却降低标准,这都是不切实际的。总之,造成“红色罚单”现象的其实就是你我他每个人,谁也脱不了干系,从自己做起,还要学会适应!
人们每逢家有喜事,尤其是结婚的人生大事,都要发出请柬摆下酒席宴请亲朋好友。除了接受亲朋好友们的美好祝福,请柬送出同时也会收到不菲的红包礼金。发请柬送红包可以说是礼尚往来,今天你家有事我送你,明天我家有事你送我,来来往往之间,感情越来越浓,关系越来越融洽。注重人情亲情友情的现代社会,要说也是种正常不过的现象。
中国人结婚喜欢挑选良辰吉日,随着国庆节和传统佳节中秋节喜庆日子的临近,扎堆结婚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呈现风潮,随之而来的婚宴请柬也就遍地开花。然而,一张张红色请柬,在寄托一对对新人幸福喜悦之情的同时,也给频频接到请柬的工薪一族平添了几分忧愁。“红色罚单”俨然成了年轻人幸福的烦恼?
今年26岁的小陈刚刚上班两年,第一次遭遇了“红色罚单”扎堆的尴尬。国庆8天假期要参加5场婚礼,时间被占了不说,礼金也不少花。长假还没开始,80后小伙小陈的假期就被提前预订了。外出旅游的计划肯定泡汤,还得掏出1000元多的份子钱,这让小陈谈“红色罚单”色变,对“红色罚单”已经有点“恐惧”了。
如今的“红色罚单”礼金随行就市行情看涨,50元拿不出手,普通关系的怎么着也得100元,关系好点的得200元、500元甚至更多。收到“红色罚单”犯了两难,不送红包得罪朋友,以后见面生分,送了难免心疼,最后不管怎样还是得参加朋友的婚宴,到时准备好掏腰包就成了。“红色罚单”多了,有些工薪阶层因为支出难以承受而鸣冤叫屈自然而然也多了。
对于“红色罚单”,有人看得开,有人看不开。“同窗旧谊,难得相逢”,“每个人都有那么一天,互相捧场是应该的”,朋友结婚借此机会大家见见面,虽然自己经济有点紧张,还是应该有“痛并快乐着”的心态。而有的人则不同,“谁要是再结婚,我跟他急”,一位极端的网友在QQ签名上写下这句话,表达对“红色罚单”的抗议。所以有人感慨,“罚单”满天飞,“冤冤”相报何时了。
其实,抱怨“红色罚单”并没有多少道理。从某种角度看,送红包也是人们增进感情的一种纽带。谁都明白,红包送来送去的背后,所有人的心理底线是不能亏本,这是一种互惠的“交易”。生活在人情亲情友情围绕的社会,要说发请柬送红包也没什么可抱怨的,今天收了人家的,明天还得还给人家;今天送了人家,明天收回来,零存整取只不过是时间长点罢了。
说到底,“红色罚单”就是人际关系的必然产物。其遵循的原则分析起来,大概有两条:一是礼尚往来原则,二是等价交换原则。所谓礼尚往来,就是你送我我送你,很少存在“来而不往”的现象。所谓等价交换原则,就是双方往来的“交易额”基本是对等的,礼金不会悬殊过大。你得明白,“红色罚单”有些是早晚必然要来的,人家是收回投资;有些则是对方发出的“邀约”,看你是否应约,以后针对你作出是否应邀赴约。
既然如此,就不必对此过于纠结,“红色罚单”也就无所谓幸福的烦恼。与其埋怨“红色罚单”太多,不如从自己做起。如果自己办喜事在前,除必须发请柬的亲朋好友以外,关系一般、可发不可发请柬的完全可以“放人一马”,这是给别人行方便,也是日后给自己行方便。如果别人办喜事在前、自己收到请柬的话,去不去参加婚宴,红包应该送多少,还得看你自己“运筹帷幄”,如何判断彼此之间的关系了。不应邀赴约以后也别给人家发请柬,去了等着改日收回来而已。
当然,也有自己收到过“红色罚单”送过红包,而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联系到对方,无法给对方“开罚单”的情形。遇到这种情况,也只能“自认倒霉”,这就是前面所述的判断该不该参加非密切关系朋友的婚宴问题。“红色罚单”讲究礼尚往来,如果别人已经应酬过你的喜事送过你红包,人家办喜事时,你却缩头缩尾不去应酬,或者人家送你红包的礼金较高,你去应酬人家时却降低标准,这都是不切实际的。总之,造成“红色罚单”现象的其实就是你我他每个人,谁也脱不了干系,从自己做起,还要学会适应!
后一篇:尴尬的分手费,到底该不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