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二则
踏三轮车的师傅兼作导游,在市区已成为一道风景线。外地的游客租辆车在市区老街老巷老桥老台门转上半天,收费60—80元,每到一个景点,三轮车师傅导游还会作详细的讲解,内容有入正史的,也有坊间传说的,清一色的“绍普”,讲的津津乐道。在景点内好的拍摄角度,师傅还会主动提出为你拍照留影。哎!游客还真觉得值。
前些天我去城市广场散步,在宝珠桥旁,一位师傅正在作导游讲解,听到了两个小故事觉得有些意思,现简述如下。
一、宝珠桥的来历
宝珠桥是以一个女人的名字命名的。相传是宋朝年间,府山脚下住着一对年轻夫妇,他们的祖上是大官,但被奸臣所害。男子日夜攻读,争取谋得功名,重振家业。妻子靠洗衣缝补赚的一些钱以勉强维持生活,家境十分清苦。八年之后丈夫终于考得头名状元,回家时方知妻子由于积劳成疾,已奄奄一息,不久便去世,凤冠霞帔与妻无缘。头名状元为纪念妻子的恩德,在家旁小河上修桥一座,取名宝珠桥。
二、康乾皇帝游府山
康熙、乾隆皇帝来绍兴时都游过府山,从南门越王殿进,上山到望海厅观望全城,再往西到现在风雨亭的地方,然后从北坡下山,走宝珠桥回市中心。皇帝上山的那天整座府山都被御林军包围,路两旁都是锦衣卫武林高手。那时在风雨亭的地方有座风雨殿,很高大,可惜被日本佬的炸弹炸掉了,与风雨殿一起被炸掉的还有越王大殿。风雨亭的旁边现在还留有好几块八九米长、一米多宽的大石条。听说康熙、乾隆皇帝在风雨殿内也有御碑,和现在的兰亭、禹陵的御碑一样,以后就不见了。日本佬最坏。
两个小故事听得我脑子一片空白,玄乎,神乎,邪乎?总觉得象“美丽的变味”。真的,半丁儿依据都没有,从头到尾全是杜撰。你信吗?
世界真奇妙,这几位游客听的津津有味。三轮车师傅导游在讲解完后领他们小步走上宝珠桥,热情的告诉他们:人要坐在桥靠南的石栏上,背朝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保护区的仓桥直街,这一组镜头最好。
昨日我专门去查了宝珠桥的资料,摘录如下。
宝珠桥原名火珠桥,又名宏基桥。嘉庆《山阴县志》云:“本名火珠桥,嘉庆时郡守南大吉名宝珠,知府汤绍恩重修,改今名。”此桥东西走向,长30米,宽3.95米,高12米,桥下设纤道,龙门石七块,中间一块最大,上有仙桃浮雕图案,两边六块,有龙浮雕图案。
康乾二帝游府山和风雨殿之说,无据可查。
宝珠桥

三轮车师傅导游指的最佳拍照位子

桥旁亭子里的戏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