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店嵩山寺庙会(一)
标签:
人文香客金顶香火嵩山旅游 |
余店嵩山寺庙会
农历十月初一是余店嵩山寺的庙会日。按习惯,香客们大都提前一天到庙里进香了,老婆大人和几个姐妹约好要在九月三十这天去赶庙会,让我开车送她们。接受了这么重大的任务,一刻也怠慢不得!吃过早饭,我们向离城近40公里的嵩山寺开去。
车至余店,拐上了进寺的山路,今年的进寺公路修缮一新,原来,余店镇党委政府已将嵩山寺申报加入中国佛教网,并于2007年7月引进客商香港中华聂氏集团副总裁聂明刚先生投资一千万元分三期对嵩山寺进行维修和扩建,新修通寺公路七公里直达庙门口,还新建了停车场,着实方便了进山的香客。
嵩山寺地处余店、关庙、郝店三镇交界处的余店镇小山坳村境内,始建于唐朝中期,清朝中期扩建,建有48尊佛像,并将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定为庙会日,自此香火更盛。寺周围有千余亩松杉林海环抱,四季常青,寺前有两亩塘面和一口可供万人饮用的水井,井水清澈,在寺门前对称高耸着两株千年银杏,根深叶茂气势雄奇,使该寺更添秀色,人们进寺求佛赐雨、求签避灾。但遗憾的是文革期间该寺的古建筑、佛像毁于一旦,仅存三块功德碑和院内外三人合围的千年银杏。尽管如此,毁后的嵩山寺零星香客从未间断,近年更是香客剧增。
寺前三人合抱的千年银杏树
庙会
据传唐朝中期,现嵩山背后的凤凰山,原名叫金顶,属佛教依钵传佛之地。当时在金顶附近建有四个寺(即永宁寺、朝阳寺、信奉寺、嵩山寺),二个道桥,故有“三里四个寺,三步二道桥”之说,还有“一对金鸽子笼”(原址现存)。当地盛传清朝中期,金顶附近有一邓姓人在外做官,洗脸时脸盆中总有一松树影子清晰可见,甚感怪异,遂向老家人讲述故事,并详细描述该树形状,族人告诉说金顶下嵩山寺有一古树,与所讲形状相似,该人遂前往观看,证实与脸盆中影子同样,于是捐款扩建嵩山寺。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金顶上设有一个据点,由于朝阳寺、永宁寺、信奉寺离金顶较近,群众不敢上寺进香,使香火日衰,以致毁迹,而离金顶较远的嵩山寺得以相传下来。解放战争时期,河南人宋希顺,以传佛的公开身份作掩护,在此从事地下党组织工作,对此寺又进行了一次维修。此寺解放前原有前后二层和左右耳房佥为殿堂,有丈余高佛像四十八座,房屋计1280平方米,常年香火不断。据当地老人讲,千年来相传一副对联:“山围墙、树守门、豺狼虎豹把更行;青泉滚、桂花芬、杜鹃喜雀报佳音”,人们遇有天灾人祸去寺求签避灾,甚为灵验。逢古历十月一日庙会时,香客更达3万余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993年,宝鸡市佛教协会会员许女士闻迅到此传授无级功近四年,并捐款15000元,加上当地群众自发筹措的资金,合力修建大小客房十八间约290平方米,修补围墙千余米,佛像十九座,使得香火常年不断。现在的嵩山寺周围有李园、桃园、竹园十余亩连成一片。寺院内的百年桂花每到花开,十里飘香。春季,山上桃花、李花、千余亩油茶花,百余亩青茶花,绕山腰的油桐花及其它野树山花,红白相间,景色宜人。夏季,林木葱蔚,盛夏亦凉,与山外气温平均低4—5℃,是避暑理想之地,真可谓“三伏盛夏人犹死,到此清凉顿觉仙”。秋季是该寺最繁荣的季节,每到庙会这一天,街上香纸销售一空,精明的生意人便到寺庙卖香纸,卖小吃,通宵达旦,灯火通明,使这一天热闹非凡,盛况空前。促进了消费,带活了经济。
余店镇在引进客商对嵩山寺进行开发的同时,还计划在嵩山寺附近修建一座容量为40万方的水库,扩大已有的茶场、银杏、板栗、林果业基地规模,和茶叶加工厂规模,兴建果品加工厂,种植树木花草,使之成为融佛教、旅游、工业、林果业、商业为一体的新型佛教旅游圣地和避暑胜地。
来到寺前,好不热闹。摆摊的、卖水的、租车的、出售香蜡纸炮的、唱歌的、跳舞的、念经的、打座的、照相的、求神拜佛的、凑热闹的……当然这样的场面还少不了行乞的,他们可是香客们施舍的对象。一位年老的乞丐向正在拍照的我伸出手说:“你给我照相还没付钱呢。”老婆笑说:“你要几遍啊,我已经付过了。”生财有道吧!
山门前左右两侧的围墙上也挂满了各式佛像,香客们见佛烧香,逢神跪拜,更增添了庙会的气氛,那摆在香案前的供果和燃烧的香烛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心愿。
嵩山寺的围墙都是由石块砌成的,顺着墙根,生长着一棵据说有一千五百年树龄的老槐树,几乎与墙合拢。进得山门,院中一棵粗大的桂花树分成两棵分别向东西方向生长,枝繁叶茂。树下一座大大的香炉已容纳不下香客们的香火和纸钱,院中满是香客们在焚化自己给菩萨带来的香火,那份虔诚我打心眼里佩服。更奇的是,那桂花树经过多年香火,居然更加生长旺盛了。
正殿前,几位出家人正在给香客做法事,颇有大师风范,他们口中念念有词,我一句也听不懂,可那咚咚的木鱼声和着悠扬的梵文吟诵,仿佛把人带入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从正殿到偏殿,座座佛像前挤满了进香的人,殿前一些准备在寺里守夜的香客早早地准备了稻草铺在地上坐着,旁边放着自带的干粮。更有不少志愿者在里里外外忙着为香客们免费服务。
一支叫做红娘腰鼓队的大婶和媳妇们在山门前搭起了戏台,跳起了彩船,扭起了秧歌,敲起了腰鼓,唱起了流行歌曲,也有香客们不时到她们的台前唱上几句过过瘾。
让我频频按下快门的还有那红红的木梓树、葱绿的竹海和望不尽的群山雾海。
这是我第一次赶庙会,我明白了,这里面有太多的情结,人们通过庙会在向往着一切美好的东西。愿天下百姓生活安康,幸福美满!
竹海
寺前两棵千年银杏一公一母
千年老槐树
嵩山寺
碑文依稀可见
寺外风景
庙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