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当禁!
(2009-06-16 10:07:54)
标签:
杂谈 |
“麻木”当禁!
“广水也要禁麻了”,这消息在全市大街小巷迅速传开。但何时禁?怎么禁?为什么要禁麻?记者最近就“禁麻”进行了专题采访。
“麻木”之运行现状
“麻木”是正三轮摩托车的戏称,因乘座时比较颠簸,乘员经常有麻酥酥的感觉,故美其名曰“麻木”。据调查,我市应广两城区现有各种“麻木”近1500辆,其中635辆“麻木”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车牌和正三轮营运证,俗称合法“麻木”,其余为货运三轮车和没有证照的“黑车”。“麻木”从业大军近两千人,由下岗工人、城区无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部分残疾人和部分兼职人员组成。“麻木”从业人员月收入一般在1000~2000元左右,遇上节假日,收入会更高一些。
1993年,应山城区出现第一辆“麻木”,它以低廉的价格、方便快捷等优势很快受到工薪阶层人士的欢迎,短短几年时间,“麻木”猛增到1000多台,平均分布在应山和广水两城区,起步价从最初的两元直到去年才调整为三元。
2000年,我市成立“整顿城区交通秩序办公室”,由市综治办、交通、公安、城管等部门组成,对城区“麻木”运营进行了规范,统一发放“T”牌和“城区正三轮营运证”,635台“麻木”以每台960元/年的价格取得经营权。2002年,正式成立“三轮车管理办公室”,在市城管监察大队办公,到今年为止,没有再发放一张营运证。到2007年止,有关部门一共对“麻木”进行了三次经营权出让,但仅限于已发放牌证的635台。2008年4月,我市开始在城区限麻,部分街道成为“麻木”禁区。
十几年来,“麻木”已成为城区的一道固定风景。一天二十四小时,你可以在城区的每一条大街小巷看见匆匆来去的“麻木”,上班的、上学的、买菜的、购物的、走亲访友的、接送老人孩子的、灌液化气的……人们已经习惯了“麻木”满街跑的生活。
刘姓夫妇开了一家小店,天刚亮就得起床,直到万家灯火才疲惫地回到被朋友们叫做“旅社”的家,孩子上初中了,两口子无暇照顾,一台“麻木”便成了他家接送孩子的“专车”,而这“专车”每个月只收60元。
张大妈老两口70多岁了,儿子媳妇都在外地工作,住在小区的五楼上,买个菜还好说,碰上换液化气等需要往楼上搬的重活老俩口就一筹莫展,是开“麻木”的李师傅包下了她家的重活,除了帮张大妈换气外,还免费帮她送到五楼,接上气阀才离开。
一到下雨天,“麻木”的生意特别俏。站在屋檐下,对着路上奔跑的“麻木”扯直了嗓门狂喊的乘客也是一种雨中即景。
“麻木”给居民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几个经典场景:
场景一:北门停车场,一辆从吴店开到应山的客车刚停稳,十几辆“麻木”一哄而上,把个下车门堵得严严实实,乘客们一个个费劲地从“麻木”缝中挤出来,几台拉到客的“麻木”一个转弯绝尘而去,剩下的几个“麻木”司机流露出无奈的眼神。
场景二:育才高中大门口,正值放学时间,本不宽敞的育才路被客车、的士占领,所剩无几的路面也被“麻木”塞得满满当当,过往的车辆、行人只得驻足欣赏他们的拉客大战。
场景三:十字路口,红灯拦下了一长串行驶的车辆,一辆“麻木”灵活地在车龙中穿梭,没等换绿灯,它“嗖”地一下窜出斑马线,让正常行驶的汽车来了个急刹车,招来一片惊呼。
据不完全统计,与“麻木”有关的交通事故占每年交通事故总和的10%左右,近三年,就有5人死于“麻木”造成的交通事故中。“麻木”主要在城区经营,由于数量众多,给本不宽敞的城区道路交通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还隐藏着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也是建设和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很不协调的风景。
“麻木”价值不高,新车7000元左右,破车千元不等,一旦造成交通事故,遇上守法经营的主买了保险还好点,要是遇上“黑车”,赔偿就成了难事。一位老教师在应山南门被“麻木”撞成重伤,虽说肇事“麻木”司机很配合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事故,也愿意拿钱出来治疗,但他收入微薄,全家人就靠这点收入,实在拿不出昂贵的医药费,老教师含恨离开了人间,这位“麻木”司机从此也背上了还不了的良心债。
一位受害人去医院给住院的父亲送饭,在返回途中被一辆急驰而来无牌无证的“麻木”撞伤,肇事司机逃逸现场,因肇事“麻木车”无牌无证,目击者无法提供令公安机关抓到肇事司机的有力线索,受害人只能默默承受这从天而降的痛苦。只要“麻木”还在运行,这样的案例还会继续上演。
“‘麻木’不出事故是偶然的,出了事故是必然的。”市交警大队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现有的“麻木”有不少是拼装车、报废车,一些“麻木”驾驶员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既无牌又无证。这些问题“麻木”开上了街头,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多数没有赔偿能力,交警处理起来也十分困难。只有取缔“麻木”,才能确保交通安全。
周边县市“禁麻”之道
2003年5月,武汉市开始禁麻。在此前,禁麻呼声日高。但武汉市没有强行禁止,没有一刀切之,而是以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统筹兼顾。武汉市政府在《致有证三轮摩托车车主的信》上说:“实施这一决定难免会给你们在就业和生活上带来一些暂时的困难和问题。但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市政府准备了近2亿元的回收金,对车辆从优折价回收,每辆车按年份从2500元到3000元不等;对愿意自谋职业不要求政府帮助就业的车主,政府给予一次性自谋职业补贴4000元;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享受减免有关税费的优惠政策。此外还对在规定期限内上交“麻木”的车主给予了相应的奖励。同时强调,8月20日是最后期限,之后不再执行上述各项政策。结果,到6月24日,武汉市政府宣告:武汉彻底告别“麻木时代”。武汉市政府坚持“依法整治、有情操作、回收车辆、帮助择业”的原则,把几十年积累的痼疾只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彻底解决了。
2006年4月3号,应城市成立“禁麻”指挥部,明确规定,政府出资收购麻木的对象是:有经营资格并缴纳相关规费的中心城区客运机动三轮车。考虑到麻木车辆的新旧情况,收购价格以麻木购买的时间划分为两类,在1999年3月31号以后购买的麻木以700元/台收购,1999年3月31号以前购买的按照600元/台收购。补偿标准也按照车主的不同类型分为三类:是城区非农村户口的,补偿标准为1000元过渡期生活费和1200元的自谋职业补助;不是城区户口的,补偿标准为1000元过渡期生活费和1000元自谋职业补助。原车主是残疾人的,除享受上述政策外,还能够领取特殊困难补助金1000元,如果是下肢残疾的,另补助代步车购置费1000元。一个月时间,应城市共收缴麻木720辆,其中,T牌麻木600辆,“黑麻”120辆,城区“麻木”无影无踪。
今年三月,800多台“麻木”静静地退出了建始县的历史舞台。在禁麻过程中,建始县融入了人性化理念。从取缔无证的到收回有证的;从禁行措施出台到善后政策跟进;从政府提供岗位、分流安置车主到延伸公交线路;从引进出租车到定下最低2元的起步价,方便市民出行等,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地做到合法、合理、合情。
咸宁城区禁麻采取的办法是包保到户有情操作,只用了半个多月时间,禁麻工作就尘埃落定。他们的做法是,领导重视,一把手亲自抓;宣传到位,多角度,全方位宣传为什么要禁麻;
关注民生,1400多辆“麻木”背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困难群体,“禁麻”之后如何妥善安置车主的生活成为首要的课题,咸宁市政府采取一个干部包保一户“麻木”车主的办法,有情地推动“禁麻”工作顺利进行。
也有禁麻失败的例子。在英山县,开展了一个多月的“禁麻”行动,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有许多种,诸如政府的力度不够,不从英山的实际情况出发,盲目的效防一些大城市,而又不得法。英山县是个人口才40万的山区贫困县,县城区人口5万人。从业人员最多的就是麻木行业。英山县政府引进的士“稳得福”,想用的士去将英山的麻木市场挤掉。结果可想而知。
广水禁麻之路该怎么走
今年1月12日,广水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关于《禁止“麻木”在城区营运的议案》的决议,认为:“麻木”作为一种简易的交通工具,曾经为我市的交通运输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生活问题。但随着城市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麻木”噪音大、污染重,存在较大交通安全隐患等问题日益显现,顺应广水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城区禁止“麻木”营运势在必行。会议要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坚决禁止“麻木”在城区营运,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禁麻合力,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促进我市交通客运秩序健康有序发展。一时间,“禁麻”成为热点话题。
记者就禁麻广泛采访了各界人士,支持“禁麻”的占绝大多数。普遍认为,“禁麻”势在必行,但要操作好不是一件容易事。有很多问题值得政府部门考虑。
人大代表说,“麻木”交通事故频发,特别是黑“麻木”,事故后逃跑或无赔偿能力,影响社会稳定;营运载客,损害城市投资环境;在城区街道横冲直撞,随意调头,随意闯红灯,在医院、学校、车站门前占道聚集,严重损害了城市形象,与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不合拍、不和谐的反差。
网友在广水论坛发帖抨击:街上的“麻木”横冲直撞,乱闯红灯,闯倒行人就开跑,十次事故九次是“麻木”车。还上传了一些麻木造成的交通事故案例和图片为证。
年近六旬的吴老汉近日听说城区要“禁麻”,十分赞同,老吴说,“禁麻”可以提升城市形象,但应实行无情禁行有情操作,对“麻木”车主的政策应该优于周边城市。
“麻木”是必须要禁的,“禁麻”之后,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公共交通问题,希望今后公汽线路和车辆能更多些,价格更便宜点。”家住国际现代城的李小姐对记者说,由于三环路没有公汽,坐“麻木”实在是无奈之举,建议“禁麻”之后政府能进一步改善交通环境,方便市民出行。
“提升城市形象,肯定要取缔‘麻木’!”在街头,市民胡先生对记者说,看到满街的“麻木”乱窜,走在街上心里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对于“禁麻”他举双手赞成。胡先生说:“‘麻木’既可恨又可怜,开‘麻木’的有不少是弱势群体,希望政府在‘禁麻’时,能善待‘麻木’车主,特别是要解决好残疾‘麻木’车主的生存和生活问题。”
来广水投资的高老板对记者说:“麻木”司机大多数都是下岗人员,开麻木是他们养家糊口的方式,如果政府部门在改善交通和市容的同时积极提供市民的就业机会,就会增加他们在禁麻后增加谋生的信心。
记者也采访了很多“麻木”司机。老张已经跑了7年“麻木”,算是个老“麻木”了,他说虽然自己是残疾人,但“麻木”影响市容市貌,“麻木”司机不守交通规则的也很多,“禁麻”是大势所趋,确实应该禁!52岁的老王觉得“麻木”司机应该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但他也直言,自己年龄比较大了,生活也比较困难,希望政府在“禁麻”后能为他和老张这样的人找好出路,让他们能解决生计问题。
当记者问到开“麻木”的徐师傅禁麻以后准备干什么时,老徐透露了他的担忧:“心里还是不踏实,现在一家几口都靠这个‘麻木’吃饭,我自己也没手艺,年纪又有点大了,找工作怕是挺难了,禁了之后不知道以后做什么。”
一位不愿告诉记者姓名的“麻木”司机告诉记者,他觉得“麻木”确实还是给群众带来了一些方便。一些学生5、6点就要上学,那个时候没有公汽,打的又贵,坐“麻木”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实惠的。还有一些工人,下班后全身都很脏,坐公汽和的士都不方便,只有“麻木”愿意带他们。“禁麻”后政府应该考虑到这些人的出行问题,让他们的出行不受影响。
一位老师的忧虑更远:“禁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政府要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公交秩序管理和价格监管,‘禁麻’才能取得稳定的、长久的效果。”
据了解,市政府已经着手对“禁麻”工作开展调研,市领导也表示,“禁麻”是人民的呼声,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外地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值得借鉴。我们期待着,广水的“禁麻”有一个完美的谢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