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行医40年养生密码(完整)2次睡眠保健康1

(2009-06-22 14:56:57)
标签:

行医40年

养生密码

朱建都

失眠

健康

分类: 养生心得

我的养生密码“2”是指每天要有两次睡眠。 

人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间都在睡眠,可见睡眠对于人的身体健康,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有人提出了“最好的养生是睡眠”的观点。

睡眠的作用 

1、消除疲劳,储备能量。人在睡眠时,体内的器官仍然在工作,比如合成并制造人体的能量物质,通过气血运行将各种营养输送到体内各个脏腑器官等。所以,人们睡眠后都会感觉疲劳消失,精力充沛。 

2、增强免疫力,康复机体。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能对侵入的各种抗原物质产生抗体,并通过免疫反应而将其清除,保护人体健康。睡眠能增强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同时,睡眠还可以使各组织器官自我康复加快。现代医学中常把睡眠做为一种治疗手段,用来帮助患者渡过最痛苦的时期,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3、延缓衰老,促进长寿。近年来,许多调查研究资料均表明,健康长寿的老年人均有一个良好而正常的睡眠。 

当然,以上几点并不能全面反映睡眠的好处。比如,现在很多人都重视美容,实际上睡眠对于美容的效果是任何化妆品和营养品都无法比拟的。 

 

从睡眠的作用,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睡眠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的方式。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看如果人的睡眠出现问题,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呢?

1、睡眠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手段

美国有两位学者,7000人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研究,认为有7种原因可影响人的寿命,其中重要的一项是睡眠。众所周知,人可以七天不进食,只要饮水,尚可维持生命,但如果真正七天七夜不睡觉便有生命的危险。有位生理学家用狗做实验,每天只给水喝而不给食物,它能活25,若连续5天不让它睡眠,结果体温下降4℃~5,再经92143小时剥夺睡眠它就死亡了。狗死后解剖,发现它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形态学上的变化。可见,经久不眠,必然导致衰竭,这种结论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2、睡眠不足影响精力

长时间不能睡眠,只是一种特殊的情况,因为很少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事实上,人一旦处于长时间无法睡眠的情况,身体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困意,并且睡着。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的,是长期睡眠不足。

长期睡眠不足,会对健康有很大的损害。因为人在睡眠的过程中,人体的各个器官实际上并不是在“休息”,更确切的说是在“修整”。人进入睡眠的时候,体内的气血等仍然在运行。而正是气血的运行,可以将营养运送到体内的各个地方,尤其是五脏六腑和大脑等器官,提供它们所需要的必要营养。同时,气血还会将体内的杂质和毒素带到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可以想见,如果睡眠不足,那么身体的自然修复功能无法进行完整,必然会对脏腑及大脑早晨影响。睡眠不足的人经常表现出的疲惫不堪、无精打采,感到头晕脑胀,工作效率低等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

3、失眠是健康的大敌

睡眠不足,是一件让人苦恼的事情,可是,失眠则更加让人困惑。明明是已经很累了,可是一躺在床上就睡不着,起床后又昏昏沉沉的。随着失眠人群的增多,目前我国的城市里出现了“失眠族”。缺乏足够的睡眠,人们就会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肌肉酸痛,长此以往,还可能会加速大脑机能衰退,引发心血管疾病,引起肌肤血管微循环不畅,出现提前衰老的症状,为许多疾病埋下祸根。

睡眠不足,一般只会造成人的精力受到影响。而如果患上了失眠,则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巨大影响。因为人在睡眠的时候,身体还要完成消化吸收、组织生长、组织自我修复、内分泌等多种任务。如果失眠,这些任务无法正常完成,肯定会影响到包括脏腑功能、消化吸收等人体的功能。严重的,则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对疾病的抵抗力大大降低。

 

从以上正反两个方面,可以看出,“睡眠是天然的补药”。祖国医学历来重视睡眠科学,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

我在养生的实践中,对于睡眠的经验在于每天保证2次高质量的睡眠。一次就是夜间睡眠,还有一次就是午间睡眠。对于夜间睡眠,我总结出的经验是早睡早起。这样做,可以保证睡眠质量好,让我每天都有充沛的体力来完成一天的工作。通常,我每天晚上10点睡觉,早晨5点就起床了。 

坚持午休,则是我睡眠保健的一个必须行动。因为按照中医的观点,子时午时是人体气血运行转变的时刻。这个时间休息,有利于体内的气血自发调理,对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子时就是夜里11点至凌晨1点,午时就是中午11点至1点。当然,我们现在都是12点才吃饭,很难做到在午时休息,不过中午休息一个小时,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条件允许,我会在11点半就吃饭,然后12点就午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