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之一二
(2017-03-17 23:19:06)
前年我具体统计的一项工作要进入每月的绩效考核,具体的操作中包含,每个月依据标准由4个小组检查一次,各个小组检查出来的问题项建议项都要汇总到我的这里统计,然后分管领导定夺后交给绩效的统计员。
做这个工作统计是小事,麻烦的是每个月还要先搞出一个检查人员表,领导定夺,然后具体到各部门依据标准检查实施,这个工作我持续做了2年,第一年未进入绩效考核,但每月的绩效考核的小组,检查来检查去,检查的中层们都走过场了,问题较少,又不能没有问题,第二年就有管绩效的人建议我做的那块工作的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一沾到钱,这项工作的“味”就变了,具体体现就是问题少了。
各部门被扣分可是要涉及每个月下发的真金白银的,这下可热闹了,被分配到检查工作的中层带队者们,都你好我好大家好,提出的问题都是建议项,都不愿得罪人,我具体统计这项工作每个月总少不了要去转场地跟着检查,光走路就要走2、3个小时,是件苦差事,被分配到工作的中层们又有很多借口逃避,很多时候得罪人的工作就落在了我的头上,无法逃避的其他的带队中层则象征性地提出1至3个建议项,若你扣了有的部门的分,那么下个月被扣分部门抽调来检查的人就会“鸡蛋里挑骨头”地查找上次提出问题的人所在部门的问题,然后扣分。我们是具体实施的部门,经常成为众矢的了,我们的工作经常被“鸡蛋里面挑骨头”。
私底下关系好的中层会心照不宣地互相“关照”,交叉检查时都懒得提出问题,连转场子的样子都不摆摆,到了关系好的部门,就坐下来抽烟喝水,组里想去检查的人反而成了“异类”,也就被“同化”掉不检查了,导致问题被遮盖,被提出问题的部门实际上并不是工作不到位,而是检查的人负责任而提出整改问题项而在绩效考核中吃亏了,但每个月上报的问题中总不能没有一个问题呈现吧,总有问题被提出来,总有人觉得亏。
而且所有的中层以上的领导年终都要被民主测评,所有的领导都不爱得罪人,那么就互相把问题遮掩下来得罪工作了。
我们是集团公司,下属有10个单位,总部对各项中作都要做“对标”管理,这下可热闹了,我们单位的总测评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还真是不好赶上去呢。
现在的绩效将我以前统计的那块工作涵盖进去了,我也不做那块工作了,但这个月分管绩效并每月参与检查的统计员工也叙说道:两大业务块,管理的场域、工作场所很大,就因为检查小组到了现场后,就窝在一个办公室中抽烟、喝茶不走过场检查,竟然没有一个问题项呈现!看来检查的结果与参与各小组检查的人关系很大。
中层们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心思完全放在了自己负责的部门不被扣分上了。
不同的人做出的活当然不同,用什么人就会做出什么样的活。
有什么样的“场域”气氛,里面的人就会改变自己与“场域”协调起来,否则被另类了总会感到不舒服的。
推而广之这项工作中上层领导们这样做,实际其他职称评定等多项工作他们这些打分的“老板”们也是这样做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或与自己关系好的人的切身利益考虑,为工作考虑的较少,当然也不排除想做事的中上层领导,但做事的气氛较难烘托起来。
绩效各小组周五检查一天,这一天中是上班时间,还有很多时间窝工在检查过程中的办公室喝茶抽烟,提出几个不痛不痒的问题,有的部门还互相包庇连不痛不痒的问题都木有!然后下周一下午,中层以上领导们坐到办公室里讨论那几个不痛不痒的问题又花去半天的时间,以前我就感觉到烦死了,检查出问题,汇总、整理呈现给领导定夺,然后整改,要花那么大的管理成本!那些问题可能整改花费的时间也就10分钟或半天,弄过去弄过来让人烦死,管理的成效在现场,可大老板、中老板、小老板们又不爱去现场,只好采取这种空中楼阁式的管理方式了,嗨嗨,有些问题动手分分钟就可以解决的,讨论到最后还不了了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化不了的事整改起来又是“提出整改意见上报”而这个整改意见还见不到踪影,即便做到这步还是汇总部门提出不行后反复了三次才写上去的“解决办法”意见,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很多时候纠正措施是一纸空文。
就是这样的效果,我们也还形成了一个改进的循坏,也还见到了一些成效。
本地行业内的其他单位连这种改进的工作方式都形不成,还派员来取经,一落实到“做”就开始“打太极”,踢皮球,推“工作”了。没有强有力的推手还真做不成。
播种的“土壤”条件很重要,又落实到人的素质教育上来了。
前一篇:2017年三月春花烂漫(十)
后一篇:本地自建房片区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