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特产三七交易市场
(2016-06-07 10:02:04)
我们所在的西南城镇最有名的特产就是三七了,三七是一种珍贵的药材,连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都有记载。栽种这种药材使用的土地,使用三、五年后,为了三七的生长需要使用一些贵的农药,经过栽种三七的一轮作业(3、5年)后,土地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10年后都不能栽种三七了,若硬要栽种,那么长在地里的三七多数会生病,最后让投入种植者亏本,三七种植户已经有经验了,他们跑到别的地州,比如曲靖地区去租地种植去了,本地的土地资源很多已经被轮种过三七了,这种药材吸附土地精华的能力还没有谁研究出其中的原理来。还好土地种植烟草、玉米等其他作物则长势良好。
三七这种本地特产是云南白药的主要用材,本地人中有很多依附次行业发家致富,三七的价格涨跌会在10多倍的范围内,比很多股票的涨落都厉害,不乏炒作者,造成边城很多人家起起落落,形成让人感概的人生百态。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暴富后男人们的变化,那些用下半生思考的人最后都会换老婆,他们的孩子也要适应家庭变故对他们的影响。10年前家有豪车、别墅和佣人,1、20年后他们的后代不得不租房住者有之....。
最古老悠久的三七交易市场在州一中旁边,几年前搬到城南,听说当初政府家承诺不搬迁了,有的人买了40多平米带卫生间的、层高很高的铺面,听说一年的租金可得7万元了,现在三七交易市场又搬到了文山市至古木的路上去了,城南三七市场的商铺所有者们怨声不断!所以说“承诺”不可信,市场经济的力量是巨大的,各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博弈着,这个三七市场能存续多久呢?难不成几年后又换地点盖出一批新的三七交易市场来把商铺卖出去?
我自认为三七市场还是在城边让交易便当些,来交易的人住宿、饮食及其他消费容易被带动,在远些,人们要带着交易的钱跑到蒙自,红河等其他地州市去消费去了,但愿我是庸人自扰,这样的事情最好别发生。
前一篇:很多人的不完善的人事档案
后一篇:2016年的端午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