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里短
(2016-02-17 10:25:48)婆媳之间的矛盾,亘古流长,究其本质,还是一种家庭内的权利相争,主子位置的斗争,旧社会是夫权为主,儿子为大,女儿只有一点嫁妆,儿子得到的是整个家业的继承权,外来的媳妇没有了物质基础,儿子又容易与母亲结为团伙共同对付媳妇,媳妇为了子女很多时候也只能选择妥协求生存。
现代社会女性的收入甚至比男性的还高,组建家庭后共同经营家庭与事业,老的夫权习惯还保留着,家庭中很多还是儿子赡养老人,老人自己住,还能动弹有自理能力的时候,一切矛盾都不明显,等有一天老人只能半自理又入住儿子家的时候,矛盾日趋尖锐,甚至有的闹到家破。
人的岁数越大越发信奉祭祀,祭祀也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金钱的,一个家族祭祀的忙碌要压在媳妇们的身上,很多媳妇选择逃避,因为媳妇内心想祭祀并去祭祀的人自家的亲人夫君有时候并不帮忙,做的好的陪着去,做得不好的连去都不去。等夫君家的祭祀开始时他们又期望这个时候媳妇来承担忙碌的琐事了,本来就挣得一份家业的媳妇这个时候并不愿受驱使。
没有与夫君共祭祀共哀思,夫家的人很不满,就因为这些个事儿,闹到离婚的也有。
同事小张,嫁给我们这里的“三七”大老板家,住别墅,100万的宝马车开着,孩子有还算年轻的婆婆照管,自己的工作也不忙,手里是老公买给的“苹果”手机拿着,还一心想挣钱,问朋友:做什么挣钱?朋友答应:卖血去。我笑说:领好孩子,让孩子少生病就是你现在最大的事儿了。
有一天小张突然说: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真让人想不到小张会说出这样的话!她的爱人是小学直到中学的同学,很喜欢她,孩子的爷爷奶奶对她也很好,才怀孕就买车给她用了,孩子也尽心尽力地帮带,唯一的小姑子人也很好,外人看不出小张有啥难处,可小张的心里就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有一个媳妇结婚后到夫君家居住,她也只能到夫君家居住,她本身还在乡镇上工作,夫君在县城,孩子要在县城读书,家是夫君的父母的,现在也算夫君的了,其夫君舔砖加瓦增盖了一层,每次这个媳妇回到家就缩在自己的二楼了,老人们在一楼生活。这个媳妇但凡有假期就带着孩子往娘家跑,在娘家一住就是很多天,我想这个媳妇更有寄人篱下的感觉了,所以不爱在自己的家或说夫君的家。
很多家庭随着岁月的变迁,家庭会发生重新组合的变化,组合进来的人与本来就在的家人的生活习俗要磨合,比如原来单独居住的儿子儿媳一家可能初二要去公墓祭祀一下孩子的姥姥,而新搬进到的孩子的奶奶一家大年初二却是大宴舅舅们的日子,一边是儿媳与其娘娘家初二祭祀的惯常日子,一边是孩子奶奶家要适应的大宴宾客的日子,媳妇的感情上容易亲近自家的娘家人,肯定要去祭祀,孩子奶奶家这边的姑姑们不乐意了,大宴宾客洗菜、洗碗的累活落在了她们的身上。
我们在随心生活的时候,还是付出自己的责任的好,以家为重,假若一个人连共同生活在一个屋子里的人的感情都不照顾,他不高兴了,共同生活着的自己又怎能高兴得起来?!因为孩子连成的一个大家庭,孩子、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老爷,我们要顾及到与我们血肉相连的亲人们的悲苦、甘甜,才能产生相濡以沫的感情出来。家庭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最重要的生存基础。还有男女平等了,男人不做家务造成离婚的也不少,男人再有封建的夫权思想,等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剥削思想的话,媳妇们也要造反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