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行

(2013-11-09 22:19:28)
标签:

杂谈

前天晚上7点38分在在家门口与来接的一位亲戚一起,出发到故乡参加一位长辈的葬礼。第二天的上午特意拜访了,同在一个村庄中生活的,另外4位长辈,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了。故乡处于4A景区,是壮乡。本地有俗话说:壮族居住在水边、苗族生活在山头。故乡依山旁水。村庄前面有一条河、村后是壮族的龙山。村中还有桥背水——就是从河对面的山中引来的山中冒出的龙潭水,从桥上的沟渠中引到村中,我的故乡阿鲁百是接受桥背水恩惠的第一个村庄。这个惠民工程是清朝是留下的一个惠民工程。现在不用清朝的桥了,另外修了一个更大的桥也背着水,但从龙潭里出来的水却被人为掌控了,到村庄里的水时断时续,绝大多数时候都不放水了,那条以前有3到5米宽的桥背水,现在变成一个不到60公分的臭水沟了。这个水沟大多数时候成了摆设!哎!以前得利益于清朝桥背水惠利的沿途村庄,都需要开挖井水了,繁荣了挖井业、时时多耗费着电力。没有挖井的人家得到有井的人家要水喝去了。以前世代长流的桥背着输送来的流动的龙潭水,可以满足人们在家门口就洗菜、洗衣服、甚至洗澡的功能。我还记得夏天在桥背水里洗澡的美好回忆。壮族别的地方可以不讲究,但喝水特讲究。要喝龙潭水只能早早起床,用水桶扁担去挑从村中流过的桥背水。天亮后,有人家出来洗菜后,就不用了,这时没把厨房里的缸水挑满的人家得到田里打的井里去挑水喝了。

不说这桥背水的变迁了。

说说族亲中四位老人的生活状况吧。

第一位老人,我的叔叔,今年70岁了。居住在一栋三层半的的洋楼里,可以每天想喝奶就喝奶了。而且叔叔也是每天都要喝奶了。已经用上了太阳能,家园的围墙上开满了炮仗花。这位叔叔当过多年的村长,哥姐们说他最会享受生活,虽然子女们有些意见,这个意见呢就是没有把田地房产全部分给孩子们。他还有自己的房产及一点土地的收益,还保有自己的自留山。叔叔吃穿住行不愁,征用到自己的那份土地款也揣在自己的兜里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日子过得潇洒自在。

第二位老人,我的姑父,今年76岁了,爱养鸟,也靠养鸟置换鸟盈余一点点零花钱供自己用,但一位老人了,还能弄到几个零花钱呢?姑父把所有的房产土地全部分给了子女。当然也就看子女的心情供给自己一点口粮和零用钱了。这段时间他与之生活的小儿子家要盖房子,以前的老房子推成了一片平地,以前的老的房梁(已经被火烟熏黑了),横着整整齐齐摆放在平整出的房屋基地旁。姑父这段时间暂住在另一个儿子家的一间16个平米左右的石棉瓦盖顶的房间里。老人吃住在屋子里,煮饭还用柴火,用火盆。连一个电器都没有。我问老人冷吗?老人还翻了翻他的床铺的垫子给我看说:有好几层呢!哎,看着垫的盖的都那么单薄,而且还是石棉瓦顶,冬天肯定冷,最让人不放心的就是这位姑父了。我对姑父说,见您一面就少一面了,但心里是牵挂的。说时我的泪水想流出,姑父说话的腔调也变了一点,瘦高个的姑父说他的身体很好,别记挂他。粮食和零用钱孩子们都会给他。姑父的住所虽然简陋,但一个76岁的老人还是整理得非常整洁的,比我预期的要整洁!但太简陋了。要盖房的那位儿子也搭一个窝棚住在旁边,住的条件还没有老人的好。没盖房的一位姑父的儿媳说:叫老人来这边(他们的主院子的屋里)住,老人不来。

第三位老人,我族亲二婶,年纪也差不多有76岁了。我结婚时从故乡来参加我的婚礼的像妈妈一样的一位长辈。和儿子们生活在村子的中央,每天可以呼儿唤孙。是一位健谈开朗的老人。

第三位老人,我的继母。70岁了,一个人生活在当时我们兄妹一起为父母集资盖起来的两层的新房里。这次到家里,真是变化太大了。老人已经从失去我父亲后的不安中走了出来。还买了一台冰箱。看到这台冰箱太让人意外了!说明老人还有一股子想把自己的生活搞得更好的精神气儿。电饭煲、电池炉是以前我们就给配齐了的。老人精神很好,还养着鹅、猪、狗。每天晚上到二婶处唠嗑到要睡觉时才回到自己的家里歇息(听二婶的女儿说的)。这一次老人主动跟我唠嗑说到了她的每月能得到的几十元的村里给的老人的补助金等其他的家务事。

每个老人我都尽一点点心意,给了他们100元钱叫他们买自己爱吃的东西。老人们都很高兴。每个老人都说自己有钱。小辈们的孝心,最好还是在老人还活着的时候多表现出来才实在。

父辈们就像我们自己根脚的土地,希望他们长寿,有厚实的土培着,才不会感到年岁虚长,根脚虚空。

这次的故乡行,是去参加一位叔辈,已有80高龄的老人的葬礼,每一个父辈的故去,心中难免虚空,难受。

但接触到的其他亲友们精神面貌都很不错。心里还是很踏实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再急也别急
后一篇:打扫卫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