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门中学的前世今生————告诉你佛山最具传奇色彩的历史名校

(2013-07-07 01:02:52)

    在广佛地区有不少的百年名校,它们的校名命名方式,有的以地名或者行政为命名,例如南海中学、广州二中;有的引经据典,例如广雅中学;也有的是为了纪念先贤,如执信中学、仲元中学、九江中学等等。但其中有一所学校的命名方式却很特别,是以名胜古迹为名——它便是著名的南海石门中学。

    自古以来,“南海番禺共广州”,说的就是以前的广州城,是由南海县和番禺县共同组成并管理。而“羊城有八景,南海占其二”,这“其二”指的便是“石门返照”和“金山古寺”。石门返照,是历代羊城八景中最具历史底蕴、最具奇幻色彩的一景,《滕王阁序》里面曾提到:“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辄以犹欢”,这里的贪泉,说的便是南海石门返照的地方。而石门中学的名字,便是源于“石门返照”。

 

    但是,“石门返照”到底是在哪里?又是怎样的奇景?石门中学为什么要以它来命名?

    石门中学校门碑记中提及:“……水沿石门下十里许,至北村……”北村,便是石门中学的所在地。那就是说,石门返照之地,在石门中学沿珠江往东北方向五六公里的地方,位于小北江和流溪河的汇合处。根据资料记载,基本可以确定石门返照的范围大致就是现在的南海里水镇草场的西华村、广州白云的石井、恒大御景半岛小区的一部分以及江中的沉香洲岛。

    小北江原来江水湍急,奔泻而下,但流到这里,却被右岸的石门山、风潮岭和左岸的风林岭、西华岭紧紧束住,只剩下中间一道狭缝让河水流过,活象一道石门镇住了大江,故此称为“石门海”。


  传说石门海附近,有一口泉名为贪泉,但到底是在南海的草场还是白云的石井,目前还是没有准确的定论。草场位于现在的浔峰洲(金沙洲)的东北角部分,据说在秦代以来便是驿站,种草养马,故名草场,是古代中原官吏进入广州的必经之路。因此,到广州任职的官吏来到石门,都饮上一口泉水。而这些官吏不贪污受贿的实在太少了。人们说,本来清正廉明的官吏,一旦饮了泉水,到广州后就会变得贫赃枉法,成了贪官。因此,当地人索性把清泉命名“贪泉”。

东晋元兴元年,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并掌管交州、广州的军权。此人同样来到石门,正逢口渴,弯腰要饮那泉水,忽然来了一位老人,说:“大人,这泉水千万饮不得。”他陈述了贪泉使人变贪的传说。吴隐之为官清廉,偏不信邪,坚持饮了贪泉水,并题下一首吟唱千古的《酌贪泉》:“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吴隐之在广州任职多年,果然言行一致,为官清廉。《滕王阁序》中的诗句,说的便是这个典故。当吴隐之离任时,坐船到了石门海,忽然遇到急风暴雨,几乎翻船,巨浪声震得吴隐之心跳欲出。他想,自己一生清廉,无愧于心,莫非属下有人贪赃,污我清白,激怒神灵?于是他传令下属,一一查问。结果并无一人贪污舞弊。
  河中仍然风不停,浪不止,吴隐之转身走进后仓,查问家人,他夫人才如实告知,离开广州时,她接受了同僚家属赠送的一个沉香扇坠。吴隐之立即命夫人把沉香扇坠抛下河。霎时,风平了,浪静了,在丢沉香扇坠的地方,却耸起一座沙丘。从此,那沙丘一直露出水面,人们便叫那沙丘为“沉香沙”。


  到了唐宋年间,由于石门海附近风景旖旎,并且靠近广州城,因此该地变成为广州地区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其中最吸引人的绝世奇景便是——石门返照。 “阳春三月望蜃楼,返照石门在九秋”。说的是这一奇景,多出现在春秋二季,据说这奇景的出现一般在清晨破晓、日暮黄昏又或是雨后初晴返照,这时天上云霞霭霭,江面水平如镜,四野寂静无声,忽然从云端射出一束彩光,彩光渐渐扩大,刹时,城楼景物,尽呈现在江面上,人马舟车历历可见,如幻如真。这一奇景,在宋元两代均入选羊城八景。

而到了民国二十二年,南海二三九区在北村合办了一所中学,初期三方均希望用本区地名作为这所中学的校名,争持不下,后来由这几个区当时的高级军政倡议,以学校附近的“石门返照”这一名胜作为校名,希望学校办学优秀,像名胜一样美名远播,这一建议获得大家一致赞同,于是,后来名动南粤的石门中学便诞生了。但是,石门返照,虽然在宋元两代均为羊城八景,但是到了民国,经历数百年,周边环境不断变迁,明代以后河道淤塞,美景失色,而昔日的海市蜃楼奇景则早已多年没有出现,为何依然会有人在学校命名这么重要的时候想起它,并且提出来呢?要知道,当年石门中学兴建,是由包括省港第一代赌王霍芝庭、南海薯莨商行等社会贤达商贾捐建,单是校门建设,便花费白银五千,历时两年。

 

    而随着武广铁路在西华村建设期间,重新发现了唐代的千年古寺——西华寺,这或者能够解释过中缘由。民间曾有“先有西华,后有南华”一说,“南华”指的便是大名鼎鼎的南华寺,可见西华山在古代的华南地区的众多古寺名萨中,或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根据当地长者反馈,西华寺在民国期间,依然有不少善信到访拜祭,而当时当地依然存在市集坊,间称为“西华墟”。所以可以判断,在石门中学兴建之时,石门返照之地依然有较多游人前往,在广佛地区依然享有盛名。

   

    而在前两年西华寺的发掘研究中,发现寺中有一井,部分学者专家认为,有可能便是传说中的贪泉。随着西华寺的重建,相信新的“石门返照”不久便会以新的形式重现广佛。

    而石门中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洗礼,竟然幸运地成为了现在佛山地区唯一校址、名字都没有发生过任何变更的历史名校,是佛山地区唯一具有连贯的校史传承的著名中学。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据说当年日军侵华曾投落炸弹,但竟然没有爆炸,石门中学得以逃过一劫。真的如前人所望,石门中学踏实发展,教育成绩一直彪炳,成为广东省内一流的中学,为社会培育了无数的精英栋梁,已经是广佛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著名中学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