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中学的前世今生————告诉你佛山最具传奇色彩的历史名校
(2013-07-07 01:02:52)
传说石门海附近,有一口泉名为贪泉,但到底是在南海的草场还是白云的石井,目前还是没有准确的定论。草场位于现在的浔峰洲(金沙洲)的东北角部分,据说在秦代以来便是驿站,种草养马,故名草场,是古代中原官吏进入广州的必经之路。因此,到广州任职的官吏来到石门,都饮上一口泉水。而这些官吏不贪污受贿的实在太少了。人们说,本来清正廉明的官吏,一旦饮了泉水,到广州后就会变得贫赃枉法,成了贪官。因此,当地人索性把清泉命名“贪泉”。
东晋元兴元年,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并掌管交州、广州的军权。此人同样来到石门,正逢口渴,弯腰要饮那泉水,忽然来了一位老人,说:“大人,这泉水千万饮不得。”他陈述了贪泉使人变贪的传说。吴隐之为官清廉,偏不信邪,坚持饮了贪泉水,并题下一首吟唱千古的《酌贪泉》:“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吴隐之在广州任职多年,果然言行一致,为官清廉。《滕王阁序》中的诗句,说的便是这个典故。当吴隐之离任时,坐船到了石门海,忽然遇到急风暴雨,几乎翻船,巨浪声震得吴隐之心跳欲出。他想,自己一生清廉,无愧于心,莫非属下有人贪赃,污我清白,激怒神灵?于是他传令下属,一一查问。结果并无一人贪污舞弊。
河中仍然风不停,浪不止,吴隐之转身走进后仓,查问家人,他夫人才如实告知,离开广州时,她接受了同僚家属赠送的一个沉香扇坠。吴隐之立即命夫人把沉香扇坠抛下河。霎时,风平了,浪静了,在丢沉香扇坠的地方,却耸起一座沙丘。从此,那沙丘一直露出水面,人们便叫那沙丘为“沉香沙”。
到了唐宋年间,由于石门海附近风景旖旎,并且靠近广州城,因此该地变成为广州地区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其中最吸引人的绝世奇景便是——石门返照。
“阳春三月望蜃楼,返照石门在九秋”。说的是这一奇景,多出现在春秋二季,据说这奇景的出现一般在清晨破晓、日暮黄昏又或是雨后初晴返照,这时天上云霞霭霭,江面水平如镜,四野寂静无声,忽然从云端射出一束彩光,彩光渐渐扩大,刹时,城楼景物,尽呈现在江面上,人马舟车历历可见,如幻如真。这一奇景,在宋元两代均入选羊城八景。
而到了民国二十二年,南海二三九区在北村合办了一所中学,初期三方均希望用本区地名作为这所中学的校名,争持不下,后来由这几个区当时的高级军政倡议,以学校附近的“石门返照”这一名胜作为校名,希望学校办学优秀,像名胜一样美名远播,这一建议获得大家一致赞同,于是,后来名动南粤的石门中学便诞生了。但是,石门返照,虽然在宋元两代均为羊城八景,但是到了民国,经历数百年,周边环境不断变迁,明代以后河道淤塞,美景失色,而昔日的海市蜃楼奇景则早已多年没有出现,为何依然会有人在学校命名这么重要的时候想起它,并且提出来呢?要知道,当年石门中学兴建,是由包括省港第一代赌王霍芝庭、南海薯莨商行等社会贤达商贾捐建,单是校门建设,便花费白银五千,历时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