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隋双戈博士心理空间
隋双戈博士心理空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01
  • 关注人气:1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劫难生慈悲”——理解创伤的新境界

(2019-03-05 22:20:44)
分类: 浮生感悟

“劫难生慈悲”——理解创伤的新境界

今天,在欣赏《朗读者》第一期节目《遇到》,听到很多让我感动的人生中的“遇到”与“遇到”之后。

第一位嘉宾是濮存昕,朗读老舍的《宗月大师》,呈现了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恩情怀。

在我小的时候,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

……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


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象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

……

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我听得入迷,找来原文,看到后面的描述,才渐识与众不同的宗月大师。

自从作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的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作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在我的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拦住死亡。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胜理智的。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他的性格来说,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禅的一途。……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他知道一点便去做一点,能做一点便做一点。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见诸实行。


出家以后,他不久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多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的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做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他是宗月大师


“劫难生慈悲”——理解创伤的新境界

中国作家协会李敬泽副主席评价:“刘寿绵先生(宗月大师),是最早点燃老舍那盏善的灯火的那个人。”

没有宗月大师,就没有老舍。在节目中,董卿问濮存昕:有没有人是你生命中的“宗月大师”,没有这个人,就没有濮存昕?

濮存昕回应:他小的时候曾经是一个残疾孩子,同学给他起了“濮瘸子”的外号。是积水潭医院的荣国威大夫为他做了整形手术,使他站立起来,是第一个帮他改变了命运。还有让他养成阅读习惯的父亲,以及助他返城、从事文艺工作、进入北京人艺等等,我今天能够成为我自己,还有很多很多人。 

董卿提到,“在你自己有能力之后,你也帮助了很多人,无形中你也成为他们的贵人。也许有些事件你也不知道,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濮存昕说:“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做的。因为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是可以帮助别人的。”

董卿感慨道:记住那些帮助过你的人,不要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当你有能力时,也记住,尽要能地去帮助别人,不要认为事不关己。这是做人的一个道理。”


“劫难生慈悲”——理解创伤的新境界

本期朗读者的嘉宾中,无国界医生蒋励和她的同事们。在战火纷飞的阿富汗,每天接生四十例新生儿,三个月接生三千例,无一例母、婴死亡。

“劫难生慈悲”——理解创伤的新境界

还有世界小姐大赛张梓琳,夺冠后一年的时间飞赴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募集善款三千二百万美元。


张梓琳带来的是刘瑜的散文《愿你慢慢长大》节选,节录如下:


亲爱的小布谷:

今年六一儿童节,正好是你满百天的日子。

……

妈妈相信人的本质是无穷绽放,人的尊严体现在向着真善美无尽奔跑。

……

对品格的寄望也是一种苛刻是吗?好吧,与其说妈妈希望你成为那样的人,不如说妈妈希望你能和妈妈相互勉励,帮助对方成为那样的人。


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此时,我感受到,遇到各种厄逆,并不算是考验,真正的考验是之后的心态、抉择与坚持。


“劫难生慈悲”——理解创伤的新境界

下午餐后,继续读当代最具盛名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的自传《成为我自己》。亚隆从小生长在贫穷的犹太社区,努力挣脱环境枷锁,一步步走上助人专业之路。在85岁高龄完成的这本自传中提到:

每一天,从未间断,世界各地都有读者寄来电子信,我坚持回复每一封

……

每回一封,我必慎重其事书其名姓,使来信者确信我确实读过来函并亲自作覆。这要花掉不少时间,但我把它当作我信佛朋友每日所做的慈悲修行。


我瞬息感悟到:劫难生慈悲!——理解创伤的一个新境界。


一边在湖畔林间缓行,一边琢磨着,人生的苦难与伤痛,可以让一个人的内心点燃仇恨,折磨与毁坏自己、他人以及此后的人生;亦可滋生慈悲,转换方向,完成真正的使命。


常有我不记得曾在几时帮助过的人,在多年之后告诉我,我当时自认为的举手之劳,是他们人生中的雪中送炭、甚至大转折。如今,他们有了气力,这份温暖,不仅长存心中,更在不断传递......


一位在512地震后有缘结识的孤儿,在2008年一次活动中同我家结成帮扶对子。活动是两年的期限,结果,一路资助、陪伴她完成初中、高中,考上大学…… 十年后的一天,她毕业后工作的第二年,主动选择远赴新疆支教。并在支教一个学期后,开始为当地孤儿、单亲贫困家庭孩子奔波、发动助学。


人生,

是一场暂短的修行。

既来之,则修之。

福康念天下,

劫难生慈悲。


无论身处庙堂、还是市井,

无论宏愿伟业、还是俗务琐事,

一山一水,一事一物,

一言一行,一念一觉,

人生处处是修行。

“劫难生慈悲”——理解创伤的新境界

思绪至此,我牵引爱犬步入林荫路,温和地看着迎面而来的慢跑者,露出友好的微笑。没有意想到,对面的慢跑者,闪亮的眼睛看着我,迅速绽开了一个大大的笑容。


录于东湖

20190303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