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在全国学术会议上获奖

(2010-09-12 00:00:59)
标签:

精神病学

神经科学

全国

学术会议

博士论坛

大会发言

优秀论文奖

ptsd

分类: 精神卫生/心理类其它

    8月15日(周六),我在成都参加了“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第七届学术会议”的博士论坛,报告这几年潜心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成果,获“第七届全国学术会议优秀博士论文奖”。

 

http://s3/bmiddle/60a77c65g8ffdfda14172&690

                             [正在讲本研究发现的PTSD者功能异常的脑区]


    大会是13-16日的,我安排不出更多时间,只好在发言的当天飞抵。老友杜波亲自去机场接我,直奔会场成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旁的加州花园酒店。到了才知这是一家很大的五星级酒店,大堂内各大药商的广告和工作台夹道“欢迎”,让我想起了03年第一次参加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全国会议,用早餐时一位精神科背景前辈一边抱怨伙食不好,一边同我讲:“心理的会太寒酸了,没什么赞助商,没法同精神科的相比!”当时没有太多感受,后来开过精神科的会,才知何来此言。

 

    到达酒店时是中午12点,工作人员都在用餐了,来自上海精神中心的联系人张选红马上建议先安排我一行四人解决温饱问题,然后再办入住手续。虽然饭后等了很久才有另外的工作人员来帮我料理入住,半天的大会经历还是让我很佩服上海精卫中心的这伙人能在异地把这个500人的大会办得如此坦然有序。上海人是有这方面特长的!会后发现大会是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承办的,怎么没接触到华西的工作人员呢?

 

    下午,师妹张丽一直在会场发短信问我到了没,师弟尹岩也到现场同我讲一些注意事项(同门情深啊,感谢!)。大会博士论坛的主持人是李凌江教授、徐一峰教授。我被排在第一个发言。接到的通知是20分钟发言,师父在论坛开始时宣布,发言时间15分钟,提问及点评5分钟。改PPT是来不及了,只好在发言时提速与省略。要想在15分钟内讲清性侵害受害者PTSD的心理社会因素及脑结构、功能特点还真不容易,还要捎带介绍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创伤干预和社会效益。谁知会议电脑竟然放不出我做的动画效果,导致多个片子出现文字与图形相互重叠、遮盖的情况,我只好让PPT重演示状态回到编辑状态,拖走讲过的,露出下一层东东。就这样,好不容易在规定时间内讲完了我的研究。(当时心里在想:要是事先来试一下片就好了。这个经历为我半个月后在世界精神病学大会上演讲的圆满成功提供了宝贵经验。)

 

    会场的提问很有挑战性,“磁共振数据分析工具SPM版本已到SPM8,为什么研究中使用SPM2?”“事件相关(ER)设计中,一般为了避免刺激延迟反应的影响,刺激间隔都很长,本研究中用的如此短的间隔如何避免前一个刺激的影响?”

 

    在我一一做了回应之后,路长林教授做点评。没与路长林老师打过交道,但读过他主编的书,对他在专业领域的成就颇有敬意。路老师高度评价了研究设计的创新与难度,肯定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重要的社会意义,指出了再增加一点儿样本数量,这项研究拿到国际上都绝对是一流的。

    没想到路老师会给这么高的评价,感动啊!取得这样的成果,是克服了多少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汇聚了多少人的共同努力……

 

    在论坛上见到了江开达教授,上一次是04年在长沙开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生物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上海与长沙两个会务组颇多交道与小摩擦。6年未见,江老师白发了很多,俨然一位老者,但气质依旧,让我想到了人格的稳定性。

 

    会上获赠了《精神病学高级教程》(江开达主编、周东丰、李凌江、孙学礼副主编,2009年1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心中有一部分被触动,此书算是我离校之后继续聆听导师们教诲之恩物吧。

 

    下午会议要结束时,上了杜波的车准备走,接到会务组的电话,通知经学术委员会评议,我获得了第七届全国学术会议优秀博士论文奖。这是我第一次在全国的学术会议上获奖,开心地感受到肯定和鼓励。(感谢马宁帮我代领了奖状!)

 

    下面转录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在会后的报道:

    8月中旬,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第七届学术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逾500名代表参加会议。卫生部疾控局精神卫生管理处严俊处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路长林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曹和圻处长、中国残联副主席及中华医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张明园教授及其国内精神医学界主要领导与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近280篇。经学会学术委员会评审,其中75篇体现国内精神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最新成果的论文分别在专题演讲、特邀讲座、博士论坛、大会发言及专题发言中进行了交流。

 

    本次学术会议期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赵靖平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蒋田仔教授分别主讲《社会行为的分子遗传》、《精神科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基因组时代的脑网络研究:精神疾病的光明未来》,主题宏观、内容新颖,呈现了国际前沿最新的科研动态和热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曹和圻处长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介绍》,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于欣教授的《如何从临床实践中发现研究问题》,四川大学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孙学礼教授的《认知功能障碍是抑郁症的核心》,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姚永刚教授的《从进化医学角度解析母系遗传背景对国人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影响》则从不同的角度、层面,给从事精神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同道以启迪和知识升华。而分别来自国内不同高等学府的隋双戈、李名立、周福春、惠姣洁、范青、胡华、田霖7位博士在“博士论坛”中介绍了他们在分子遗传学、神经影像学、动物模型学、生化药理学等方面颇有创新的研究工作,并通过现场提问及专家点评加深了参会者对于精神疾病相关研究的理解。经与会专家评审,本次会议共选出优秀论文15篇,其中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阎浩等的《精神分裂症前扣带回认知亚区结构和功能连接异常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获得本次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

 

    此次学会盛况空前,参会代表人数为七届之最。学术交流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讨论热烈,体现了本学会在医学界、科学界日益认同的深厚学术底蕴与充分的同行关切。通过学术会议这一平台,不仅使与会代表领略了科学前沿新成果,同时坚定了拓展和强化化我国精神疾病神经科学研究的决心,并给广大的学界同仁以坚强的信心。 

 

相关博文:

《期待着,直捣黄龙的那一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