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台湾推广阅读的来时路─王淑芬20151106

(2015-11-06 21:11:06)
标签:

育儿

儿童文学

推广阅读

教育

分类: 王淑芬寫的書

在台湾,我的专业工作是小学艺术教师(教美劳课),利用闲暇从事少儿文学创作,

如今已出版五十多本书,举凡小说、诗歌、童话、散文、校园故事皆有。其中,最特别的是阅读教学相关书。 

当年走上推广阅读之路,不为别的,就是「如果孩子不阅读,谁还看我写的书?」 

1998年起,我到处亲自带领读书会、演讲,当时可以参考的工具书不多,

国外翻译的书我读了又读,总觉得有些地方,并不适用于自己接触的儿童。

举个例子,某本十分著名的英国阅读教学书,特别强调与孩子讨论时,不可用「为什么」当开头问句,我立刻在书上眉批:「为什么?」

 

这也不稀奇,本来各地文化不同,对孩子最佳教学方式必也不同。于是我动念一想,何不自己写一本给自己人看的工具书。1999年,我出版了台湾第一本教老师们如何在班级推广阅读的工具书《不一样的教室》。这本书大受欢迎,短时间再印21版↓

我在台湾推广阅读的来时路─王淑芬20151106

 并非我文笔斐然,而是我完全为教师量身打造,不说理论,全是「实践」方法;step by step手把手示范,就算从零开始的教师,一样可以跟著书中步骤进行。(我连向学校行政单位呈报计划的表格都写好,附于书中。)

 

记得多年之后,我在某所学校演讲,校长开场先读一段该校教学宣言:「我学故我在,我变故我在,我爱故我在。」我听完微微一笑,告诉校长:「这几句话是当年我写于《不一样教室》中的开场白,后来出版社当作该书系的小标题,被许多学校引用呢。」

 接着几年,我的演讲邀约与读书会更多,于是累积新经验后,2002年又出版《抢救阅读55招》。老师们也捧场的让这书短短几年便再印20多次。↓

 我在台湾推广阅读的来时路─王淑芬20151106

回顾起来,我算是台湾最早推广阅读的教师之一,尤其因为自己就在小学教书,又是两个孩子的妈,现场经验足,加上文学写作多年,以作家身份切入阅读,看法又与一般读者不尽相同。加上当时一起努力的几位伙伴:沈惠芳、许慧贞、葛琦霞也会互通有无。那时我常笑称:「我不是在教书,就是在演讲,或是在准备演讲。」

之间发生的插曲是:我察觉到带读书会时,不少孩子讨论书中议题,侃侃而谈;但请他写下来,却百般不愿意。但我一直觉得:阅读力最终没有滋长「写作力」是多么可惜。美国大规模研究指出,写作能力与一个人的总体成就,是正相关的。就算读万卷书,下笔却恍神,又有何用? 

于是,当年我带读书会时,结合我自己本有美术专长,推出「读一本书,做一本书」的手工书延伸活动,希望孩子读书做书,也写点东西在手工书上。 

没想到此延伸活动大受欢迎,于是,开始以这个新主题,又到处去推广「教孩子亲手做书」的好处。这一延伸,实在没有空回头去带读书会与指导阅读教学了。 

所幸如今有留下两本集合多年实战经验的工具书。给教师看的是《抢救阅读50招》(简体字版由福少社出版),给家长看的是《客厅里的亲子读书会》(简体字版由北师大出版),我自己翻看时,就像又回到当年在每个读书会现场,享受推广阅读的春风回荡。 

其中《客厅里的亲子读书会》更是我实际记录我带自己两个孩子的经验谈。我的孩子虽然目前工作都非文学,但阅读理解力够,也嘉惠他们在工作的绩效。从培养阅读兴趣谈起,到如何写作(我的女儿爱写诗,儿子会写小说),这本书正是我们家屋檐下的读书会报导呢。 

虽然我没办法亲自到大陆每个需要我现身说法「推广阅读」的学校与家庭,但如今有这两本简字版,绝对综合我十多年精华。而且与台湾版不同的是,它们的资料更新更齐全(这下子我台湾的朋友反而要跟我索取简字版了) 

因为我这几年演讲虽以「手工书在教学上的应用」为主(我在台湾的新衔称是:手工书达人),但对阅读教学也没脱节。主因是我亲妹妹在中学任教,也一直有参与台湾的PISAPIRLS,所以我也能从她那里得知最新阅读讯息。这些,都有加入简体字版中↓

我在台湾推广阅读的来时路─王淑芬20151106

台湾教育一向注重阅读,阅读专家一直都有,而最受欢迎的,当然就如同当年的我一样,自身就是第一线上的教师。因为才知道真正的需求啊!

比如现在台湾最火的小学老师,就是我的小学妹温美玉老师了,她不时分享语文教学实用秘籍,受到全国教师热爱。她的备课趴(party之意),有数万人追踪呢。 

前阵子与她见面,聊起带学生阅读的点滴,让我似乎又回到1999年,我那热血满腔的南北奔波情景。或许我血液里的「爱书」细胞,不甘寂寞。就是想要「孩子们,打开书吧!」阅读是一辈子的事。但必须等待好老师带入门,而好老师,当然不能缺一本好的工具书。 

我曾经付出的黄金岁月与智慧(每场演讲我都至少花三倍以上时间准备),并不是求自己的什么定位,而是,或许就因为我的推广,影响一位家长、一位教师,进而带给某个孩子一辈子爱书的喜悦。我想象着这样的喜悦,在我终将老去腐朽之时,还留存于世间。生而爱书读书,拥书归去,多么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