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08 年奥运时,小弟都曾经为大家讨论过大型项目是否确实能推动当地的经济,又或者会因为大型运动会而为当地带来推动体育项目的动力。事隔 3 年现在回望京奥,京奥无论在管理和规划上都是成功的,连一向尖酸刻薄的英国传媒都曾经对京奥表示认同,当然个别细节上确实存有沙石,但是平心而论,北京确实打了一场漂亮的仗。
另外,在2006-2008 年中国一直都冀望着京奥会为中国带来大量的商机,无论国家投资的核心项目,还是连带的旅游、商业和销售项目,都会因奥运这个催化剂而急速地膨胀。记起当年的中国确实如视奥运如「活灵丹」一样,无论是大、是小的企业都会因而被活化起来,不过当参考过历届的奥运主办国之后,历史以来亦只有美国的阿特兰大奥运会是取得收支平衡之外,其他的城市都是入不敷支,极多的场馆在比赛后还是长期地被空置,成为「大白象工程」的一员。当年确实有很多人对京奥有类同的说法,但是大家都抱着「中国不同论」来解说,因为大家都认为中国自身的人口极多,自身已经是一个超庞大的客户群,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在鸟巢跑过一圈,相信鸟巢长年24 小时开放都不成。
中国多一个半个场馆都没问题,总会有人会用的。事隔多年,鸟巢虽然不是有不同团体在表现和一些大型体育项目,而且亦成为北京的重要地标,但是要做到收支平衡的话,又确实有一些距离。某程度上「中国不同论」,又再一次变成「中国相同论」,大型场馆在盛事过后,确实很难找到一个长期使用的新功能。
无疑大型体育活动未必如预期般神化,能为当地城市带来无限的商机。不过,像奥运般的盛事确实令沉睡了多年的巨龙活化起来,坦白说若不是在京奥的推动之下,北京何以在4 年之内兴建一个新机场和新的地铁线呢 ? 北京的旧区又如何地被活化呢 ?市内的市容又怎会在短时间之内被整治呢 ? 同样情况一样发生在上海、广州和深圳一样,大规模的基建往往都是因盛事的关系而诞生的。另外,大型运动会又确实是中国向外推销的好时机,如果不是奥运的关系,世界的传媒又怎会同一时间在报导中国的新闻。
若果单纯「向钱看」,大型运动会未必是「生金蛋的鸡」,但若「向前看」这些盛事又确实把当地时代的巨轮推快了很多,是福是祸就留在明日去分晓。
下会继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