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文化竞赛方案(1)


标签:
香港建筑文化西九博物馆艺术馆游客环境建筑师设计演讲厅旅游 |
分类: 建筑游记-香港/澳門 |



今日终于理行了我对同事/香港电台的朋友的承诺,和大家讨论一下三个西九文化竞赛方案。
话说回头,西九文化又再一次重新规划,之前的三个财团方案花了至少数百万元的方案都完全废掉,浪费之极绝对可以写入世界建筑史之内,这又一再引证香港政府的失职,一幅如此高价值的土地为何会如此空置10多年来「晒太阳」呢?
今次三个方案放弃了先前的巨型天幕设计,亦大规模地减少了表现场地和展览馆的数目,这确实是一件好事,因为香港不如北京、南京、西安一样,有大量的历史文物作展览之用,而且这些一大堆的水墨馆、艺术馆等东西都只会是烧银纸的项目,因为根本不会有足够的展品来吸引足够的观众来达至收支平衡。
小弟有幸曾经参观过中国、日本、英国、德国、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等地的博物馆/艺术馆,加起来至少有100个,所以今次口出狂言地对博物馆/艺术馆的成功列出以下的条件:
1) 地点/历史背景:
作为一个游客,如果你到访埃及的话,无论你喜爱历史、文化与否,你一定会参观金字塔,因为这确实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建设,亦是当地的一个地标。 金字塔已等如了开罗、甚至埃及整个国家。 因此,无论金字塔的地点是远、是近,全球的游客都会慕名而来,到些一游。
同样的情况都发生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馆一样,香港虽然没有如此珍贵的文物建筑,但是总有一些文化遗产,例如: 李小龙故居改建成李小龙博物馆便是一个好例子。
2) 展品质素
伦敦最出名的博物馆/艺术馆分别是大英博物馆/国立艺术馆,两处虽然都在市中心,但是它们能成为世界一级的场馆就是它们有出名的展品,大英博物馆有Rosetta
stone/木乃伊和中国的女史箴图,国立艺术馆有Da
Vinci(达文西),
Picasso(毕家索)和芃高的向日葵,每一幅名画都是无价宝, 单是芃高的向日葵已价值US
$53,900,000,达文西的画更是无法想像的价值。
有如此的珍品坐镇,博物馆就自然会成功。 连带附近较小型的博物馆都可以因此而分一杯羹。 相比德国柏林的 Museum
island(博物馆岛) ,虽然有5个博物馆聚合在一起,同样都有出色的展品如埃及妖后的头象,但是相比之下就确实失色得多,因此游客人数和博物馆的知名度就确实有明显的分别。
3) 建筑设计
坦白说,绝少建筑师的设计是具有普罗性的叫座力,当中只有西班牙的Anthonio Gaudi才有如此的魅力,世界各地的游客会为欣赏他的建筑设计而到访巴塞隆拿,就算连Le Corbusier、Frank Lloyd wright、Norman Foster、贝聿铭、丹下建三和安藤忠雄等大师都只有个别的建筑设计是具强大的叫座力,而且亦多数只能吸引设计行业的从业员,对普罗市民就确实欠一点吸引力。
如果用以上三个条件来评审西九文化区原先的博物馆规划,以至最新M+博物馆,都可注定是失败的机会甚高。
第一: 地点/历史背景
场馆的地点虽然方便,但是新建的场馆完全没有任何的历史背景和因素,该处的景观亦未必是不能取代的景点。 新场馆只可以为旅客带来短暂的新鲜感,但热潮一过便会被人遗忘。 而且 M+博物馆亦未必能成为香港的地标,西九文化区能否成为旅客必到的景点,就确实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第二: 展品
香港本身没有任何具份量的展品,更没有件何珍宝,否则香港现有的博物馆又怎会如此冷清,旅客到香港就根本不会考虑参观博物馆,因为确实没有什么必看的东西。 现在 M+博物馆的规模与大英博物馆相若,但是展品的质素就肯定有严重的差距,就算国内的博物馆愿意送出部份珍品给香港作镇馆之宝,但这又是否代表足够吗?
一件珍品不单只是其本身的价值,而是包含了其叫座力,一个博物馆有一件珍品的话,就代表有沿沿不绝的旅客收入,试问那一个国家/城市会借出/送出珍品给香港M+博物馆作展览呢? 就算有人会这样做,都只会是暂时性。
第三: 建筑设计
就算M+博物馆邀请全球最好的名师来设计,但是又是否代表可以保证博物馆有吸引力呢? 普罗市民会为了一个大师的设计而到此一游吗?
最后,我想问一个问题,西九文化区管理局的成员会参观博物馆/艺术馆吗?
下会继续。
官方网页:
http://www.wkcda.hk/pe2/tc/conceptual/index.html
前一篇:健康生活台的访问
后一篇:西九文化竞赛方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