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贝聿铭的法国罗浮宫(2)

(2010-03-23 18:25:15)
标签:

巴黎

贝聿铭

博物馆

创作

大师

分类: 建筑游记-欧洲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xj_ypQ4a51LG_JvOL6qPSQ.jpg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7KNi_L7GhVixWK0W5LmXnw.jpg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bJAY4gCSFdIxduzScIfxeQ.jpg

这金字塔的方案一出台,便举世哗然,贝聿铭的设计被传媒猛烈炮轰“为何巴黎要金字塔,这里不是埃及。 ”

当然不乏一众恨他入骨的法国建筑师,部份人这样说“我们一开始都不会对中国人有太大的期望,但想不到他给予我们的设计是一座堎墓(因为金字塔是法老皇的堎墓) 。 “

“当贝聿铭与一众法国建筑师会面时,他们疯狂地狠评贝聿铭的方案,怀疑贝聿铭会否了解金字塔的象征意义,另外,为何新主入口的位置不在巴黎的中轴线之上(巴黎的中轴线是罗浮宫 - 协和广场 - 香格丽舍大道 - 凯旋门 - 新凯旋门,然后整个巴黎以放射道路设计网规划出来)一众法国建筑师的批评令协助贝聿铭的翻译员也吓倒。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l7uIt2sArZF7j1NdXiocBA.jpg
贝聿铭当然不会这么容易被击退,首先,他的解释是:两点成一线,三点成一面,三角形是最简单的方法去构造一面,这个新主入口就是用最简单的结构来建造。金字塔不只是堎墓,而是三角形立体化,几何学的其础完素。唯有用最简单的方法才何以减少对现有建筑群的外观的破坏。另外,贝聿铭亦建立1:1的临时金字塔框架,用以解释玻璃金字塔与建筑群的外观的关系借此增取市民的支持。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tfb4.vojkI2hvMqkldcH2g.jpg
贝聿铭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一众法国建筑师接受,但一定令一个人接受,他是密特郎。幸好密特郎能在设计过程中,成功连任否则贝聿铭的方案很可能胎死腹中,并协助贝聿铭取得财政部的支持拨款,并同意暂时迁出罗浮宫东北翼以让出足够的空间来暂时安放展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