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rch of the light - 茨木春日丘教会(2)

标签:
文化安藤忠雄艺术大阪东京 |
分类: 建筑游记-日本 |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7/02/Ci_xgnVqV37rRnSa_szNqw.jpgof the light - 茨木春日丘教会(2)" />
日曜学校
今日继续讲茨木春日丘教会的建筑, 茨木春日丘教会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便是这个教会崇拜的部分, 另一个是日曜学校(星期日道理课的地方). 茨木春日丘教会的规划是很简单, 两个大长方盒包含两个重要的空间, 并用一道墙以15度斜插入每个长方盒, 这一道墙便简单地分格了外界与室内的空间, 让人一心进入教会,完全忘记外边的世界.
安藤忠雄就是这样简单地完成了设计, 两个长方盒, 两道墙便造了一间教堂出来了, 简约到了极点.从安藤忠雄这做法便可以看出他不是出身大学建筑系, 因为很多老师都不会鼓励学生用这些Pure form来设计, Pure form即是只用正方形、正圆形、正三角形、金字塔形等几何图案, 因为这些形状很难处理得好而且很容易令人有所联想其他的事情, 所以一般的学生都会用多个几何形状来组合设计, 而他们亦不会如安
藤忠雄这样放弃设计外形, 只是一个长方盒便完成, 因为他认为教堂室内的空间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便不再重要, 不重要的便不做, 简要简化至极点.
另外, 建筑系的学生必须要解释当人由进入这建筑前的感受,进入第一个空间时的感受, 然后进入每一个空间时的感受, 最后是离开后的感受. 如果一个学生提交茨木春日丘教会这样的功课给老师便肯定被人骂至反肚, 肯定会不合格. 因为安藤忠雄对其他部分没有作太多的设计, 进出的空间没有特别的处理, 这亦是很多人不喜欢安藤忠雄建筑的原因
在日曜学校的空间, 安藤忠雄同样选择了用光作为主要的原素, 这一次他选择了让阳光从左边射进室内, 因为日曜学校的左边是向南, 阳光是从南边射向地球.随着阳光的转向便把室内空间的效果慢慢地作出变化, 让阳光主导室内空间. 安藤忠雄今次处理阳光的手法是从法国建筑大师Le Corbusier的Ronchamp 教堂处学习.
安藤忠雄认为教堂最重要是室内的空间与阳光的接触, 其他的便不重要, 就让不重要的变成更不重要, 让阳光的重要性变得更重要.
至于清水混凝土, 我刚刚记起香港并不是没有清水混凝土的建筑, 湿地公园的主建筑也是用清水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 但效果和质素与日本相比是相距什远. 一个优质的清水混凝土需要把水分控制得好, 才可以把混凝土上的水迹隐藏, 这样才可以有一幅一样颜色的墙. 不过公平一点对湿地公园, 日本在清水混凝土的技术是一枝独秀, 领导群雄,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清水混凝土的技术与日本相比, 单是把填补混凝土上的洞的技术, 香港已经远远落后于日本, 日本是非常超班. 其实香港建筑界由于缺乏新的师傅入行, 地盘中的师傅的技术已开始出现断层, 有一些前辈说现在香港的砌砖技术可以说是失传了, 能够随手便砌一幅完全垂直而不透光的砖墙的师傅, 相信是少之有少.如果香港要再要兴建如英皇书院这样的建筑, 可以说
是接近没可能, 除非从外地引入其他砌砖师傅.
明天讲安藤忠雄的Church on the water.
Ronchamp 教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a67d9e0100ey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