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风雨的建筑-北京国家大剧院(1)

标签:
教育建筑设计剧院演员 |
分类: 建筑游记-中国 |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ob9UAdUIKFWFMFPE9DJ5Nw.jpg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QbKEXek_hyh8tA2k9OhIQQ.jpg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tPhBSzZGw.Ai_auioZRx7g.jpg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WKe0E7AFo7kCJYgAyCOdQ.jpg
由于香港话剧团的黄建东先生曾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 亦有网友希望我多讲一些北
京的建筑, 今次就顺理成章讲北京国家大剧院.
首先, 我希望大家知道设计剧院是非常专门的知识, 在香港没有一所则楼胆敢自居
自己是剧院设计的专家. 因为, 一般的建筑师都是训练从空间或外形两方面开始设
计, 但剧院是由音效和视线开始着手. 音效和视线都是无形的东西, 两方面都很难
掌握.
讲起剧院设计就勾起我的血泪史, 我大学毕业功课就是设计一个650人的剧院和一个
200人的实验剧场. 当时真的想不到会是如此因难, 到复活节我们的studio还有半组
同学包括我在内都只是完成20-30%的设计, 其他studio的同学已完成70-80%,每天都
被教授骂至反肚, 最后我全靠中华同学会各成员合力帮助才能在60小时内力挽狂澜
, 中国人始终是人多好办事.
究竟有多难, 首先剧院的要求有别于演奏厅, 演奏厅只有音乐部分,但话剧或舞台剧
是有舞蹈、歌唱和戏剧部分. 所以演员的面部表情是表演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设计
方面都必须考虑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 如视线角度太小, 观众可能会看不到演员
的部分动作, 所以有经验的舞台总监都会避免演员在一些死位上演出,这样便直接影
响演员的走位.
整个剧院就以包厢坐位为最差, 其次是山顶位和首两行坐位. 因为包厢可能看不到
左边或右边30%的舞台, 山顶位和首两行坐位可能看不到舞台的后半部分.出色的剧
院设计都应要避免这些情况, 所以剧院坐位深度都限制在25m之内, 为求让观众能看
到演员的面部表情. 如果剧院深度太大的话, 从远的角度看是看不清演员的面部表
情, 还会使演员与演员之间的距离变得太少, 连演员的形体动作都受影响. 如克意
把演员与演员之间的距离加大的话, 会影响演员之间的交流.
至于音效就更难, 人歌唱时的声频与时的说话声频是不同的, 乐器的声频与人的声
频就更加不同. 所以建筑师必须考虑声波散布的问题, 其实大家都尝试过一些会堂
的音响在某些坐位的音量太大, 某些坐位的音量太小, 就是声波散布的不平均问题
.
另外, 更大的问题是回音, 因为人的声波除会直接传至观众外, 还会从剧院四周的
墙反弹回来. 但如果出现直接音与回音有时间差(Reverberation time)的话, 观众
便会听到前后声. 所以, 建筑师必须控制Reverberation time的时间, 不过, 适合
人说话时的Reverberation time是0.7- 1.0秒,但适合乐器的Reverberation time是
1.8- 2.2秒. 这样如何是好?
建筑师多数会控制Reverberation time在1.8秒, 因为人歌唱时的Reverberation time是
1.3- 1.8秒, 如该剧是演戏为主便调节天花的反音板以更改Reverberation time.
我毕业功课其中一部分是计算, 高、中、低座, 前后各排座位的Reverberation time.
我们一众同学当然计不成, 所以我便提出全组同学只做高、中、低座的其中一行座
位的Reverberation time, 当教授问起时便轻轻带过, 快刀斩乱麻, 教授都给我们
的”集体创作”所感动, 事实证明团结就是力量.
不过有一点, 大家会否留意, 如果座位太多,层数便会增加, 这样便会令空间增大而
导致Reverberation time更难控制, 所以剧院最好是控制在1000个座位以内, 特别
是歌舞剧如Phantom of the opera、Cats、Chicago等, 歌唱和舞蹈都同样重要时,
而音乐更是由乐团现场演奏的话, 太大的剧院很难令视线和音效两全其美.
讲了过千字都未讲建筑设计, 其实今天为了这篇blog,我特意发e-mail连络曾参与这
项目的其中一名工程师, 因为这剧院兴建时我正在北京跑江湖, 同时亦和这些项目
的工程师一同合作, 对他们来说这是又喜又悲又怒的工程. 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