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环保家居(通风上篇)

标签:
天气自然通风季候风湿度何文田 |
分类: 环保建筑 |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hKHQLaQ9UqhU7clSZsTvA.jpg
我讲过4年来开不过20天泠气,今日为大家开估。
首先希望大家知道一座大厦的散热程度是:
屋顶占10%
墙身占25%
地板占25%
窗占25%
自然通风占30%
但这是外国家居的情况,但香港的高楼大厦由于地板其实是别人的屋顶,所以香港的建筑物主要的失温是来自然通风和窗口,因此增加自然通风便有效提高大厦的失温。
另外,香港的夏天是吹西南季候风,冬天是吹东北季候风,所以,香港很难可以食西北风,至于太阳的阳光是从南方直射而来的,在南半球阳光是从北方射来的。
我当时美孚的单位是向正东,但向内园,所以没有季候风直吹至我屋内。在夏天时,我不用把窗帘关上,因为阳光不会直射入我的家中。每天晚上放工后,我会把全屋的窗全和门打开,让空气自然流动。如果在炎热的夏天更会把大门打开,只关铁闸,让空气更加自然通风,这样便有效地把室内的热量带走。
在夏天时,我尽量坐在地下而甚少坐在皮梳化上,让身上的温度进一步减少。到晚上睡觉,便关上大门并只用风扇乘凉。因为人体会感到热的原因除了是四周温度过高之外,便是湿度的关系。人体的皮肤都会呼吸,所以当四周的湿度高时便会让人感到不自然,其实泠气机除了是降温的功能之外便是抽湿的功能。所以,当人体四周的湿度被风扇带走/减少之后,人便自然感到凉快,而我亦只是穿短裤睡觉,进一步减少身体的湿度。
所以,当大家用泠气时请千万要配用风扇,保证效果更佳而且可以减少用泠气的时间和强度。
除了普通的自然通风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之后会讲一个通风的现象 - 烟囱效应。
烟囱效应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x7xjqHgvyA1YqJAWxnhXww.jpg
烟囱效应简单来说是当热空气向上升,而泠空气会沿四周的窗口进入,从而形成对流的现象。如果大厦的首层是没有什么建设只有结构墙的话,这便更有效形成烟囱效应,而且亦避免大部份地面的热量传至大厦,更进一步避免大厦受热。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烟囱效应的建筑大奢侈,亦怀疑香港会否有烟囱效应的建筑?答案是有的而且建了很多年,这就是华富村/何文田村。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T8xG1o_dQuWyiddLqfPVw.jpg
华富村/何文田村都是香港第一位华人房屋师 -
廖本怀先生的杰作,廖本怀先生是香港大学建筑系第一届的毕业生,所以华富村/何文田村都是100%香港制造。
华富村/何文田村中央的天井,便是用于采光和烟囱效应之用,而首层的空间尽量加建任何设施,尽量减少大厦的受热程度,亦直接增加烟囱效应。因此,当地的居民是只需打开大门和窗便会可以乘凉,但近年由于房屋署在首层加建了不少地区设施和管理处,所以烟囱效应的作用已经减少了。关于华富村的情况我绝对可以肯定,因为我现在还有很多亲戚在华富村居住。
大家不要忘记华富村/何文田村都是低成本的公共房屋,环保建筑要很多钱吗?环保建筑很难做到吗?廖本怀先生40年前己经做到了,各位同业包括我都需要重新思考这问题。
“建筑师的工作绝对影响人类的生活”这是香港名建筑师 - 严迅奇在2003年香港电台的访问中所说的。
香港电台的访问中所说的.
明天是环保家居DIY(通风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