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拍红楼”折射当代文化困惑
作者:傅小平 日期:2006.10.12 来源:文学报 版次:1
版名:要闻 关键词:
●有红迷说:“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不会有人肯做这样不惜血本,纯粹就是为了拍好一部电视剧的傻事,投资商做着发财梦,剧组做着成名梦,演员做着明星梦,如此强烈的功利心,绝对拍不出诗一样的《红楼梦》。”“归根到底,我不信任这个浮躁的时代”。
●如果把这场关于重拍《红楼梦》的争论放到一个大时代背景上看,人们对重拍经典的质疑其实由来已久。高科技、高投入、明星云集的大制作,无一例外赢了票房输了口碑,境况尴尬。在恶搞风盛行的背景下,竟有七成网民忧虑新版《红楼梦》会颠覆原著。
自央视重拍《红楼梦》的消息一出,围绕这个事件的新闻不断。先是关于导演的推测,最终胡玫受邀打造新版《红楼梦》成定局。接着,“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展开,更是引来各方关注。据最新数据统计,“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官方网站被访问超过8万次,累计报名人数近万人。
对会由谁来扮演宝黛钗等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猜测,更是激发了红迷们持久不衰的热情。网络上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有论出有据的猜想,有空穴来风的恶搞,种种表现不一而足,而这种猜测的热情估计不到正式演员“水落石出”的那天不会停息。
伴随各种消息而来的是热烈的争论。尽管重拍经典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重拍《红楼梦》引发的热情远超过其他被重拍的经典作品,从资深的红学专家到普通的红楼梦爱好者,都纷纷卷入这场“造梦”运动中来。
红迷们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支持重拍还是反对重拍这两个问题上。有红迷称:“我不是不爱1987版《红楼梦》,只是希望更年轻的一代可以拥有他们自己的‘红楼’。这样一部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为什么只能被演绎一次?如果中国人自己不寻求突破,迟早中国以外的人会去尝试。《西游记》就是个例子。”这种看法说出了大部分支持重拍者的心声。
反对重拍的理由却是各种各样,从对大时代环境的质疑,对选秀活动这样大规模商业炒作行为的指责,到对“新版”《红楼梦》剧本改编、演员选择等等的担心,红迷们对重拍《红楼梦》可能遇见的难题一一做了详尽的解析,甚至有红迷对重拍《红楼梦》的方方面面给出了具体的希望和建议。
记者发现,尽管支持重拍者与反对重拍者在意见上看似针锋相对,有水火不相容之势。细加深究,卷入这场争论的红迷们的忧虑却出奇的一致。高科技能出上等的文戏吗?经典的老版本能被超越吗?利润至上的影视集团能拍出艺术感吗?演员阵容靠海选能选出好角来吗?离古代气质越来越远的年轻人,又缺乏长期的贵族仪态的训练,能演绎出什么样的好角色呢?红迷们的疑问大多集中在这些问题上。
种种疑问不由不让红迷们“抚今追昔”,感慨万端:1987版《红楼梦》背后有一个超级豪华的顾问阵容,很多学界泰斗如今已经辞世;它在时间上的投入堪称奢侈,几乎以牺牲了一整批的演员为代价来成全一部经典;它在细节上非常用心,服装、发型、场景、器物都极力贴合原著,小到每一件头饰,都是由剧组手工制作。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不会有人肯做这样不惜血本,纯粹就是为了拍好一部电视剧的傻事,投资商做着发财梦,剧组做着成名梦,演员做着明星梦,如此强烈的功利心,绝对拍不出诗一样的《红楼梦》。”某资深红迷如是说,她“归根到底,我不信任这个时代”的慨叹更是一语道出了红迷们忧虑的本质。
事实证明,红迷们的忧虑并非无谓的空穴来风,“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中发生的种种事例恰恰印证了他们的忧虑。最近举行的一次大观园兴建20周年纪念活动,在幸运入选的25名“红楼梦中人”候选者中,竟有大半不懂原著中的判词、不识宝玉的住处;在前来参加“大观园游园会”的众多林黛玉候选者中,无论脸形是丰腴还是纤瘦,无一例外显得非常时尚,找不到丝毫“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之感;在调查中,这些候选者中大多表明他们没读过《红楼梦》原著,对1987版的连续剧《红楼梦》也只是有点印象而已。
如果把这场关于重拍《红楼梦》的争论放到一个大时代背景上看,人们对重拍经典的质疑其实由来已久。不可否认,重拍经典也出现过青出于蓝之作,电影《小城之春》、电视剧《雷雨》就是很好的例子。但细数之下,近年来众多重拍作品中,真正获得成功的实在寥寥无几,绝大多数所谓“大制作”、“名导演”,都算不上名副其实。前有《西游记》续、后有“金庸”系列,还有最近纷传要重拍的《西游记》、《三国演义》,遗憾的是虽然是高科技、高投入、明星云集的大制作,却遭受观众叫骂,无一例外赢了票房输了口碑,其尴尬境况不言而喻。如今盛行的恶搞风更是让人们对经典作品的改编放不下心来。在最近一次调查中,竟有七成网民忧虑胡玫新版《红楼梦》会颠覆原著。
不管支持重拍也罢,反对重拍也罢,重拍《红楼梦》已成既定事实。从数据上看,“重拍事件”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它带动了老《红楼梦》的收视率,和《红楼梦》有关的书也开始热销,在年轻人中更是掀起了红楼热潮。加之有那么多红迷们的眼睛盯着,可以肯定的是,从人们寄予希望的胡玫导演到以后参演的演员,对重拍《红楼梦》一事都不敢懈怠。
有网友称,重拍《红楼梦》毕竟才刚刚启动,是“挑战经典”还是“恶搞经典”,尚且需要两年多的时间去验证。幸运的是,有一个“经典”可作为历史参照,在重拍《红楼梦》的前前后后,必然会撞击出许多思考的火花,引发人们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反思,这大概就是重拍《红楼梦》最为突出的文化价值之一。
本报记者傅小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