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期末考试复习心态及状态的调整

(2009-06-20 15:10:54)
标签:

杂谈

分类: 班级管理

 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一切

                    ——期末考试复习心态及状态的调整

 

 

同学们,期末考试将至,大家都在进行紧张的复习,做考前的冲刺。在本周五下午放学的时候,当天的值日班长也是咱们班成绩最优秀的张梦瑶同学,在临放学的时候,有些困惑的问我:“岳老师,我担心这次考试考不好,成绩会退步。最近几天复习老是感觉效率不高,复习效率低,花的时间不少,但效果总感觉不好。我们学习小组有的同学上课的一些坏毛病老是改不掉,挺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复习心情。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提高复习的效率呢?”还有其他一些同学通过不同的渠道也向老师、家长表达了自己在复习阶段面临的烦恼、压力,不知道应该怎样正确的面对和调整?老师也深感心理因素对于同学们复习的重要程度。下面的文章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期末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影响考试成绩的20个因素中,学习基础的重要性居第四位,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居第三位,考前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二位,考场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一位。不论是最要的中考高考,还是平时学习、期中、期末考试,都是要求我们大家既要打好基础,又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更要有良好的考前心态。

绝大多数同学在临考前都有一定程度的紧张,这属于焦虑反应,是正常现象。适度紧张可以维持我们的兴奋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也就是说,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是有必要的。但是,焦虑和学习成绩呈“倒U形曲线”,即焦虑水平过低不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焦虑的增强而提高,但过强的动机表现为高度焦虑和紧张,反而引起学习效率的降低。

学生患“考试焦虑症”与我们家长、老师的关系极为密切。我们十三中有着良好的学风校风,同学们也有很大的竞争压力、考试压力、复习焦虑。再加上如今我们同学们多是独生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普遍心态。如有的家长在孩子考试期间,比孩子还紧张。总担心孩子考得不理想,人为地使家庭充满紧张空气。这种做法不仅不会激励孩子学习,反而增加了孩子的焦虑,影响孩子的正常复习。因此,家长、老师还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考试临近,同学们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在所难免,克服的办法一般是降低标准。降低心中的标准只是一种心理的调整与准备,准备好应付一切可能遇到的情况,包括失败。这会使人甩掉过重的包袱,更能能集中精力做好每一个考试前的细节安排。

无数同学的考试经历都说明了同一事实:“光想赢未必能赢,不怕输反而不输”。如果焦虑不安的心情实在难以平静,也可以彻底放松一次,要么痛快玩一阵,要么大睡一觉,不用多长时间,这种躁动不安的心情就会慢慢地平静下来。

长时间用脑之后,要松弛一下,千万不可强迫自己继续学习,不要把散步当作是“浪费时间”,即使是洗洗碗、拖拖地,也能使我们得以放松。听听优美、舒缓的音乐,走进大自然适当的放松自己,更能心旷神怡,提高我们自己的复习效率。

在临考前和考试中,同学们要减少压力,不要把考试结果看得太重,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临阵不慌,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解题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相反,如果复习、考试时总担心自己是否能考得好,还有很多没复习好,患得患失,想的过多,注意力就会被严重分散,心理负担也会因复习、考试中不断遇到难题或不会解答问题而加重。这种心理状况会严重影响人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从而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学识与才能,因此造成了复习效率的降低。

复习是紧张的汇集思维活动,考试是高度紧张的思维活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复习准备上考场,是考试是正常发挥的必要前提。紧张可以使人兴奋,兴奋可以使人自信;自信可以使我们绷紧脑子里那跟弦,兴奋可以使我们毛细血管张开。于是,紧张起来了,注意力集中起来了,状态也就出来了。

把“状态”调整到最佳才是紧张的目的,因为一旦状态出来了,实力心态配合起来了,就能超水平发挥了,就能创造奇迹了。

某个平时学习特好的同学在大型考试时却一塌糊涂,而另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同学在大型考试甚至中考时却一鸣惊人;某个不起眼的同学忽然之间让人刮目相看,而另一个一到关键时刻准掉链子。可是,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好呢?

考前复习的心态对考试成绩影响很大,同学们应该学会自我调控。考前心态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适当兴奋型。对考试充满信心,精神愉快,情绪正常。二是过度兴奋型。这种类型的心态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急躁等情绪。三是消沉抑制型。这种类型的心态表现为情绪低落,不自信,对考试难以保持应急状态,甚至会产生“逃考”念头。研究表明,不管做什么事情,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是必要的。既然新课程改革已经淡化了考试原有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考试的激励与调控功能,我们就没有必要把考试看成是“如临大敌”,过于紧张。当然,也不要把考试当成平时作业,应把考试当成检验平时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因此,第一种类型的心理状态是比较有利于考出好成绩的。

日本著名教育家福泽谕吉曾说过:“一个人才智优秀而身体虚弱,就好像蒸汽机的锅炉的质量低劣,如果蒸汽量大,锅炉就会爆炸。”强壮的体愧是我们中学生所必需的,尤其是考试期间,一定要保护好身体。

有一名同学在临近考试时,感到许多地方没有复习好,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补上那些还没把握的知识,不仅白天不午睡,而且晚上复习得很迟。可到头来,因为缺少足够的睡眠,考试时精神怎么也集中不起来,最后晕厥在考场上,让老师和同学们感到十分可惜。睡眠是大脑皮层自然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过程,可以解除生理疲劳,给正常的新陈代谢提供补充营养的机会。我们考前应该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项科学研究证明:学生睡眠时间的长短与孩子们的智力发展密切相关。心理学家哈特曼通过剥夺睡眠实验发现:学习或考试成绩之所以与睡眠有紧密的关系,是因为睡眠对于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力,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在维持稳定情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适量地增加蛋黄、肉类、鱼类等,有助于提高应考的智力水平。

我见过很多同学,他们被考试沉重的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有的同学好像已经遗忘了怎么去放松,反而觉得任何的休闲活动都会使他们产生一种负罪感。在他们看来,只有一天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复习上心里才会踏实,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心态。

同学们,我们这一代人一个最伟大的发现就是学会用调整自己的心态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把自己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每一天,去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快乐,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至高境界,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最好的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