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农坛里皇帝的一亩三分地

标签:
顺天府尹一亩三分地午门九卿先农坛 |
分类: 忆旧怀古 |
先农坛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建时建制沿用明初旧都南京礼仪规制,将先农、山川、太岁等自然界神灵共同组成一处坛庙建筑群。嘉靖十年(1513年),于内坛墙南部增设天神坛、地祗坛,形成先农坛现今布局。
先农,远古称帝社,王社,至汉时始称先农。
“春时东耕于藉田,引诗先农,则神农也”,(《汉仪》);“坛于田,以祀先农”(《五经要议》)。
周代国君有籍田千亩、诸侯五百,后代越来越少,到清代就成了先农坛里的12畦、一亩三分地。演化为民间俗
语,以“一亩三分地儿”表示自家的地盘、虽然微不足道但是自家生存的生计的祖业和田地。
皇帝与朝臣种田,是为了给天下百姓起到“重农”的表率。十二小畦是象征一年四季十二个月都要关心农田。一亩三分地是指天下的十三省。
这里有12个小畦的一块儿田地,是皇帝的“籍田”。明、清时,每逢夏历孟春亥日,皇帝来先农坛祭神后,由户部尚书进耒、顺天府尹进鞭。皇帝右手扶耒、左手执鞭,前有二耄老牵牛、左右有二农夫扶犁,耕地三垅,名“三推三返”。然后登上观耕台观看臣下耕地。雍正以后,皇帝还要先在现在中南海的丰泽园演耕地里演练一番。
遵循“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的古训,朱元璋登皇位第二年,即于南京建先农坛并行耕籍礼。
嗣后,明代“凡遇登极”,新皇皆“躬祭先农耕耤田”,以“念创业艰难爱恤苍生”。
清初皇帝深谙此道,顺治十年(1653年)统一局势初定,便诏命恢复先农之祭及亲耕之礼,转年正月制定了亲耕礼仪规制,从而完备了我国封建社会与农业相关的祭祀制度。
从先农坛所保存的清雍正帝先农坛亲祭图和亲耕图及有关典籍上,可以知道这一过程。
每年仲春或季春吉亥之日前一个月,由礼部报请耕籍日及从耕三王九卿官员名单。
同时由鸿胪寺在先农坛耤田两侧立好典礼仪式及从耕官员的位置标识牌。
内务府奏请皇帝先到西苑丰泽园演耕。
耕籍前二日,皇帝开始斋戒。其它三王九卿以至汉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三品以上一应人等皆在家斋戒二日。
耕籍前一日,皇帝在紫禁城中和殿阅视祭奠祝文、耕籍谷种及农具后,由太常寺官和顺天府尹在仪仗乐队护卫下送至先农坛,分别安放在神库和耕籍所。
耕籍之日,清晨,皇帝着礼服乘龙辇出紫禁城,午门鸣钟。
不从耕的官员按级别分别在午门、内金水桥及外金水桥南叩送。
从耕官员在先农坛候驾。
龙辇到达先农坛后,皇上先到具服殿盥手,而后至西侧先农坛祭拜先农。
皇帝率众恭恭敬敬行过祭礼后,转身面向台下东南方的“瘗坎”,观看有关人员将祭牲的毛、血放入瘗坎填埋。
先农坛旁的“瘗坎”是一个方形地池,而天坛祭牲台下的“瘗坎”则是圆形地池,不难理解,仍是“天圆地方”之故吧。
祭拜之后,皇帝到具服殿更换龙袍准备亲耕。
各级官员也迅速更换蟒服、补服。
耤田左右,从耕的官员及耆老农夫等相关人员各就各位。
更衣毕,礼部官、太常寺官奏请皇帝行耕籍礼。
耤田为一亩三分地,分作十二畦。
皇帝的亲耕部位设在正中。
亲耕用的农具、耕牛、谷种等早已摆放妥帖。
礼部司官三挥红旗,礼部尚书跪奏皇帝出具服殿,户部尚书跪进耒,顺天府尹跪进鞭。
于是皇上左手执耒,右手执鞭,耆老二人牵黄牛,农夫二人扶着犁,鸿胪寺官唱赞仪式开始,在太常寺官员的引导下皇帝开始行耕籍礼。
一时间鼓乐齐鸣,禾词歌起,旗幡飘扬。
皇帝执耒扬鞭在耤田中亲行农事,身后,顺天府尹手捧青箱,户部侍郎握种播撒,协助皇帝行劝课天下的示范性耕耘。
皇帝三推三返完成耕籍礼,耕毕,歌止。
户部尚书与顺天府尹跪受耒、鞭,分别放置犁亭、鞭亭。
皇帝登观耕台。
从耕三王九卿依次接受耒、鞭,行五推五返、九推九返之礼。
而余下的耕作任务,则由顺天府尹偕大兴、宛平县令率农夫完成。
当礼部尚书奏报“耕籍礼成”时,乐队奏导迎乐祐平之章,皇帝起驾出坛。
一路仍由仪仗、鼓乐护送,文武百官于午门、紫禁城外跪迎,午门鸣钟,皇帝返宫。
秋日玉粒告成,由顺天府以稻、黍、谷、麦、豆之数具题交钦天监择吉日藏于神仓,以备粢盛。
http://bbs.oldbeijing.org/UploadFile/2009-10/2009102210591722920.jpg
http://bbs.oldbeijing.org/UploadFile/2009-10/200910211923050117.jpg
学校篮球场占据的是一亩三分地。
http://bbs.oldbeijing.org/UploadFile/2010-2/20102515201176725.jpg
http://bbs.oldbeijing.org/UploadFile/2009-10/200910211925919600.jpg
http://bbs.oldbeijing.org/UploadFile/2009-10/200910211954558255.jpg
http://bbs.oldbeijing.org/UploadFile/2009-10/200910211963858541.jpg
http://bbs.oldbeijing.org/UploadFile/2009-10/20091021197656118.jpg
收谷亭.神仓
http://bbs.oldbeijing.org/UploadFile/2009-10/2009102119281346508.jpg
神仓
http://bbs.oldbeijing.org/UploadFile/2009-10/200910211928368390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