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节目现场发大火内幕

标签:
娱乐 |
一向给人沉静、儒雅印象的陈道明在北京卫视《传承者》节目现场,竟然颇为严厉地教育几位年轻人:“你们好大的胆子啊!”
怎么回事?
这是12月27日的《传承者》节目,这一期,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满堂喝彩。
稷山高台花鼓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舞蹈,相传是为祭祀农耕文明始祖后稷,由农民创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2008年,稷山高台花鼓作为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节目亮相鸟巢。
按照节目流程,表演结束后,几位青年评论员率先点评。
先是这个年轻的妹子出来说话……
一上来就很直接地说:传统文化节目形式没有变化,没有创新……
一个油头小哥接话,上来就很霸气,孩子们可能凭借表演走上很大的舞台,但这技能能当饭吃吗?
这是一出。
接着,第三位青年团成员说:人这么多,都找不到焦点,不知道该看谁……
他想看到的是“一个个人英雄”,认为这非常有助于推广传统文化……
接着一位长发青年团成员反驳他,他认为艺术有两套标准,一套是精英的,一套是群众的,不能用前者的标准要求后者。潜台词好像是,技术难度上本来就有差别,不能一概而论。听起来有点道理?
这时,一位戴着眼镜、有点“专业人士”架势的青年评论员不服了,一上来就火气不小:群像艺术也要有领舞!要看到每个人不一样的形象!
听到“小我大我”,眼镜哥更激动了,直接吼起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事干得太多了这几千年!小我都没了!”
陈道明老师终于听不下去了!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看到青年团的年轻人这么盛气凌人,陈道明讲了自己的看法。
先是就技术论技术。
陈道明说:“这个群体性节目就是群体性的,它需要整齐划一的,有些节目就是需要这样的。仪仗队,你体现个性行么?总体的要求它是整齐划一的,难点也在整齐划一。它的难点也在整齐划一上,这么多人,让他做成一个制式的动作,是很难的。”
所以,不只个人表演有难度,集体性节目也讲难度,讲技术……
陈道明说起曾经看过的天津歌舞团的鼓表演,一条很长的绳子,绳头栓着坠儿,从很远的距离击打鼓面,难度极高。
鼓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而青年团成员因为没看过,就认为鼓文化技术简单,比不上一些以个人表演为主的艺术形式,陈老师不同意
范明这组不爽的表情也很精彩啊……
陈道明认为,更应该就传承论传承。
他说,青年团的成员可能读过不少书,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却知之甚少、理解不深。
“无知者无畏”……
几位年轻人不知道受教了没,拿出“综艺范儿”插科打诨……
陈道明接着说:“不要就事论事。”意思是,不能孤立的看待艺术表演,而是要看到,每个独立的节目,都是为延续文化传统,所以要就传承论传承。
年轻人都重视自己的梦想,演员、艺术工作者更希望能站在台前,受人瞩目,陈道明回忆起曾经7年的龙套生涯:“我有七年的时间,在台上一句台词没有,这一场演匪兵,下场演伪军,再下场演特务,再下一场演八路……”
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主角、英雄,大部分人勤恳一生也只默默无闻。
陈道明说,传统文化需要传承,这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文化也需要接力……需要一个过程。”这不是“小我/大我”的二元对立。
个人的前途从来不仅仅是个人的前途。
陈道明鼓励这群来自农村的小演员,他说并不是每一张脸都是一样的,而“是你没看见他们……”,不能因此否定他们的努力。
他们不能成为主角,也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但他们是文化传承的基础。
这个节目获得了陈道明、王纪言几位评委的认可。
王纪言在选择“高台花鼓”的时候说:“我选择你,我是选择中国的鼓。它是中国农民发明的、承载的、传承的。它代表了中国农民的淳朴、敦厚和乐观。所以你们来了,让我们看见了农民的气息,看见了中国农民的风流和三晋的风流。”
笔者认为,现在有些人资历尚浅,只是因为被放在了所谓的高位上面就敢口出狂言,真的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这个胆。陈道明老师的发飙并不是失态的表现,而是真诚地告诉这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不要因为无知而妄言!
虽然,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话语权,但是,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传统文化,也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就胡乱拍砖。并且,这几位年轻人在电视节目里只因为被冠了个“评审团”的头衔就有有一种自以为是的飘飘然。或许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并不重要,相反,倒像是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来刷一刷自己的存在感。可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像陈道明老师说的一样,连对传统文化的常识都没有,有什么资格来评判?传统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积淀,这些所谓的“青年团”还需要更多的历练。一张嘴就暴露自己的无知难道不该抓紧时间为自己充充电?
这些年轻人的“乱开炮”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在社会的浮躁。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在如今年轻人的世界中正在被时间所风化。有些年轻人,学习时候不专心却在抓紧一切时间为自己“镀金”。于是,就出现了许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伪高人”。这样的人,终将会在时间和真正的高人面前露出马脚。那么又何必故作高深,丢了人还掉了粉?装腔作势不仅仅是无知的表现也是不尊重他人。有些成绩就觉得自己通天晓地必然会被现实的巴掌抽得耳光响亮。文化需要钻研,阅历需要历练,素养更需要沉淀,浮躁只会让自己徒有虚名。
陈道明老师发飙回击这些这些年轻的“无脑喷”让笔者想起了明代大才子解缙回复一位秀才的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世事太深,年龄太浅,年轻人还是要腾出些时间用来学习,多花些功夫做好积淀,以后的生活中才会少出现一些这样尴尬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