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童模起跑线武汉晚报三百六十行模特培训杂谈 |
如今买卖都兴“模”。卖酒有酒模,卖房有房模,卖书有书模,卖车有车模……三百六十行,行行有模看来也将指日可待。生意场上,此“模”彼“模”,司空见惯之后,已是见模不惊。然而现在因为有了童模集体登场,人们还是颇感诧异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话今天几成金科玉律。但因为“起跑线”不断前移,而且不断异化,常常闹得人迷糊:这“起跑线”到底在哪里?究竟是什么?而童模们的登场,则告诉了我们猫步和“pose”也是“起跑线”。
新闻说,这群童模男女各半,都经过专业模特培训,平均年龄7岁,最大的11岁。你也许无法想象这些孩子在T台上扭胯耸臀走着猫步会是怎样的一个景象,无法想象那频繁的商演是否还能让孩子知道世界上还有幼儿园和学校,但可以想象的是“被童模”之后的孩子,将不会再去唱儿歌,再去做游戏,再有孩子气,有的只是刻意摆出来的“pose”、模式化的表情和由“商业潜力”转化成的“商业气”了。
童模集体登场,也只是孩子“被长大”的一个缩影。看看这几年四处开花的少儿选秀,更能发现,当家长们将选秀视为一条“星光大道”,“被长大”其实已成了越来越多孩子挣不脱的束缚。穿着奇装异服、以“迷你版”成人形象示众的儿童一茬茬地出场,模仿着成年人的举手投足,在台上忸怩作态的装腔作势,在回答主持人那些成人化话题时的古灵精怪……你说童真宝贵,失去可惜,但是在替孩子做着一夜成名梦的家长眼中,童贞还能比“商业潜力”更宝贵吗?
孩子的成人化、“心早熟”,今天已成为我们社会的一个隐忧。施用激素催熟催肥的果蔬、鸡鸭,如今在市场上已变成乏人问津的另类。为什么对孩子的“催熟催肥”,我们不仅毫不在乎,而且更在乐此不疲呢?“被童模”之后,在各种展会上搔首弄姿的的孩子,想不“心早熟”,也难于上青天了。教育专家说,好的教育应当让孩子像孩子。触类旁通,我们是否还可以说,好的环境应当让孩子像孩子。“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为孩子做点什么总是节日前夕的话题。做点什么呢?我想,让孩子真正像孩子一样生活、学习、成长,这点“什么”或许比所有的“什么”都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