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少儿美德成由勤俭败由奢重庆商报适度消费校园 |
“真叫人心痛!”每当看到大学生们扔出的垃圾,在重庆一大学做清洁工的阿姨总发出如此感叹。记者近日走访了多所大学的学生宿舍,在寝室过道的垃圾桶里的确看到了很多“昂贵”的垃圾。(3月24日《凤凰网》)
看了这篇报道,我为这些大学生的不良行为汗颜。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殿堂,大学生们不仅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更应塑造自己良好的思想品行,岂能将父母的血汗钱用于追求时尚、相互攀比而挥霍浪费掉?那些明明还能用的闲置物品被随意丢弃,家长们却为了孩子省吃俭用。家长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对孩子的爱是否太“左”了?我认为家长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从各方面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成才理念;高校也应引导大学生合理、适度消费。
这些大学生扔掉的并非垃圾,而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尽管如今很少有人再去“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居安思危、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大学生们尤其应补上这一课,这对今后步入社会工作和独立生活大有益处。
再一个我们的教育应该反思一下,家长不让孩子吃苦的心态,给孩子提供了浪费的物质基础;学校教育重成绩轻教化,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缺失。成由勤俭败由奢,奢侈浪费之后就是懒惰、不思进取等,这样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如何参与激烈的竞争?我想这也是当今社会产生大批啃老族的原因之一吧。学生一定要认清勤俭节约不是小气,多想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并把勤俭节约当作一种时尚;家长也应想想在物质上过度满足孩子是害还是爱;学校除了加强美德教育外,是否可以提供一种把学生多余物资良性转化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