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帮存压岁钱何以成“史上最大骗局”?

(2012-01-31 09:15:26)
标签:

压岁钱

长辈们

老爸老妈

纸袋

骗局

教育

“乖,爸妈先帮你把红包存起来!”很多人小时候在过年时都听过这句话。昨天有网友“幡然醒悟”发微博调侃:“这简直就是‘史上最大骗局’!”何时见爸妈把压岁钱还给你?众网友不禁拍起脑袋,“哎呀,被骗了这么多年啊,哪天跟老爸老妈算算总账。”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00后的小朋友不再那么“好骗”了,开始跟爸妈“智斗”,算计着怎么把压岁钱留在自己的口袋里。

看了网友“幡然醒悟”发微博如此调侃父母帮存压岁钱成‘史上最大骗局’之后笔者想谈谈自己童年时对父母过年“夺”压岁钱一些回忆:

钱是个好东西,它对人类有种致命的诱惑力。在我的孩子时代,除了每月那些少得可怜的零用钱,自己所能得到的其它收入,也只有每年新春的压岁钱。打从懂事起,我便明白金钱的重要性。节约,节约再节约!家境贫寒,就会知道钱对家庭和亲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已经记不清拿了多少回压岁钱,记得住的只是拿钱时的兴奋与快乐。这是不劳而获的好处,只需向长辈道声“谢谢”,再磕个头,无需劳动,无需辛苦,无需付出,小小年纪就品尝了轻松收钱的滋味。童年的新春,时至今日,依然记忆犹新。而几年前的过年景象,却好似被洗过脑般的忘得一干二净。难道是自己的记忆力出现了问题?从前对新年的期盼、渴望和热爱,如今却荡然无存。压岁钱,曾经是我期待春节的重要动力。来自长辈们的赏赐,一年只有一次,机会难得,失去就不会再有,若要等下次便要再等一年。时光于我而言,既公平又残酷。明天复明年,而我却没有更多的明年可以等待。

年纪小就会有不懂事的地方,比如压岁钱拿了,父母总是予以没收,把这笔钱转化为其他小孩的压岁钱。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就是这个道理。那些年月,大家都不太富裕,闲钱不多,而给小辈送压岁钱事关脸面问题,这个关一定要过的。由此,便有了拿东家的钱去还西家的礼,钱的数目不变,变得只是拿钱的主。大人懂其中的奥妙,我却浑然不知。好多次看见父母“夺走”我的压岁钱,悲伤、愤怒和无奈的情绪时常发泄而出。大吵大闹,大哭大叫,却无济于事,直到长大成人才理解他们的苦衷。不过,父母也有手下留情的时候,抽走压岁钱的大头,留些小头,我也因此得到点小恩小惠。

过完年,买书,买文具,买零食,小日子也算是过得美美。当年长辈给的压岁钱,只有几元而已,按照当下的标准,简直可用“寒酸”两字形容。但即便这几元钱,在我看来也是不小的数目,想花又舍不得,总在纠结与矛盾之中,一点点的消费着它们。很多次,都是花费完了,又是心疼又是后悔。瞧着压岁钱一分,一角,一元的消失在我的上衣口袋里,心情的沉重和遗憾,像是阴影般的挥之不去。不是因为贪财小气,只是这些钱融合着太多的亲情和关爱,压岁钱虽少,毕竟是长辈们辛劳所得,每分钱都赚得不容易。毫不爱惜,轻而易举地用掉花掉,于情于理都有些浪费奢侈的感觉。

儿时的压岁钱,长辈们基本上都放在红色的小纸袋里递给我的,只看红纸袋的厚薄,就能大致猜出袋里装有多少钱。薄的只有二,三元,厚的大概有六、七元,偶尔也有惊喜,打开纸袋抽出一张五元甚至十元面值的钞票。这时,我的心好像被狠狠地电击了一下,高兴的手舞足蹈,好比如今中了亿元彩票似的,内心的激动如大海般波涛汹涌。

回想当初的场景,很难用恰如其分的语言予以描述。经历过平淡平凡又平庸的童年时光,留在脑海里的相关记忆,模糊而稀疏。只对压岁钱的种种回忆却强烈而明确。那些值得回味的部分,清清楚楚地隐藏在我的头脑里,并时不时的展现在我的眼前,触动并激活脑部深层的记忆细胞,令我又想起已成为历史的那一幕幕情景,有些过去是永远都无法忘记。

童年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童年的压岁钱也早已花的无影无踪。剩下的只不过是无尽的,略带伤感的怀旧。哀叹着过去,嚼味着今日的父母帮存压岁钱何以成“史上最大骗局”?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