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探秘·“少林”传奇
(2017-08-25 06:56:50)
标签:
地理中国于胜春于毅科学教育杂谈 |
山河探秘·“少林”传奇
主持人:于胜春
解
各位好!欢迎收看我们今天《地理·中国》的系列节目《山河探秘》,我是胜春。
少林寺您一定不会陌生,但是有一个叫少林运动的词儿您听说过吗?这可不是一种武功秘籍,而是一次地质史上名声卓著、移山倒海的地质事件。这少林运动就发生在河南的嵩山,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
接下来,请您跟随地质专家到中岳嵩山去走一趟,您一定对这句话会有更深的体会。
【歌词】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
天下功夫出少林,人们了解嵩山大多源自电影《少林寺》。
嵩山少林寺于北魏时期建寺,迄今为止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享誉世界的少林武术的发源地,也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然而,人们只知道这里有享誉世界的少林寺和少林功夫,却极少有人知道就在这少林寺附近还隐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地质秘密。
2010年10月,《地理·中国》摄制组随同地质专家来到了位于少林寺西边海拔500多米的少林西山上。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少林寺这1000多年的历史中有很多奥妙,可是更奥妙的是少林寺西边的山。
李玉昌,现年68岁,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40多年来一直在嵩山地区从事地质调查工作。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这是少林寺西山的图片,咱们到现场看看山,我告诉你一个重大秘密。
少林西山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地质秘密呢?李玉昌的话让我们充满了好奇。
沿着曲折的山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进,李玉昌在少林西山的一处崖壁前突然停了下来。在雾色的笼罩下,图片中的那处崖壁赫然呈现在我们眼前。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这就是少林寺西山崖壁,少林寺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个地方历史可悠久了,有5亿多年了。
少林运动就是在离现在5.43亿年前的时候发生的一次比较大的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在这个地方是宝贵的地质遗迹。
李玉昌告诉我们,少林运动是发生在距今5.43亿年前的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5.43亿年前,今日中原大地的地壳发生了猛烈的抬升,抬升使沉睡在地下的古老岩层露出地表,原先表层的岩石却被压在了它的下面,两种不同时代的岩石形成了明显的交界面。
李玉昌说,这个界面非常珍贵,在全球极为少见。正是由于这一界面位于少林寺西山,所以国际地学界将这次剧烈的地质运动命名为“少林运动”。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少林运动以前的地质历史上叫元古宙,少林运动以后的就变成古生代了,这套界面是划分大的地质历史时期的很重要的一个界面。
接下来,李玉昌带着记者来到少林寺以东的区域,他说那里有一个比少林西山更为神秘的地方。沿着蜿蜒的盘山路,我们来到了少林寺以东几公里远的少林湖。
李玉昌说的那个神秘的地方难道就是这里吗?他告诉我们,这座湖曾经是一座山谷,电影《少林寺》的一段情节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歌词】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李玉昌说,当年电影中的峡谷由于修水库如今已被淹没,形成了眼前的少林湖。
看到旧时景色不在,不免让我们对少林湖感到有些失望。那么,这平静的湖光山色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你看对面这座山,能看出什么吗?
【记者:方海生】
是这座山吗?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对,就是这座山。
【记者:方海生】
看不出什么来啊!
秘密原来就藏在这座山上,在李玉昌的提示下,我们放眼望去并没有觉得这座山有什么特别之处。它既不挺拔险峻,覆盖的植被也很平常。那山上究竟会隐藏什么样的秘密呢?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在我的眼里是两套地层,下边那个地层是陡倾斜的,上边的地层是缓倾斜的,接近水平。这个缓倾斜的地层和这个陡倾斜的地层中间有个交角,这个面就叫中岳运动界面。
这个界线就代表中岳运动,界线下面的是古元古;界线上面的是中晚元古。少林运动是5.43亿年前,这是18.5亿年。
李玉昌告诉我们,中岳运动是发生在距今大约18.5亿年前的一次强烈造山运动。那之前整个中国北方还是一片汪洋,构成中国北方的陆块还静静地沉睡在海底。
然而到了距今18.5亿年的时候,由于地下岩浆活动频繁,板块不断地剧烈碰撞挤压,形成了猛烈地抬升。陆地渐渐隆起,海水逐渐退去,这就是著名的中岳运动,嵩山从此横空出世。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这个宝贵的遗迹是研究地球早期演化的一个很重要的资料,很宝贵的。
大家看我手里拿的这两块石头,这块是5.43亿年前少林运动时期的,那这块是18.5亿年前中岳运动时期的。
这两块石头可以说非常珍贵,这嵩山的年龄可是真够大的,少林寺周边这么多久远年代的地质遗迹,专家说在全世界都是少见的,但神奇的并不止这些。
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在少林寺以西的区域又有了一个地质发现,这个地质发现对日后地质学研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玉昌说,上个世纪50年代,他的老师中科院院士、地质学家马杏垣曾在嵩山地区进行考察并有了重大发现。
他准备带我们沿着当年考察的足迹去看群山中隐藏的玄机,我们从少林寺所在区域出发向西行进,目的地是一个叫五佛山的地方。
行进中,李玉昌突然让车靠路边停了下来。他把记者带到一处断崖前,只见这是一段长二百多米、高七八米的残垣断壁。难道这些错落的乱石中隐含着什么秘密吗?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你看这乱成啥了!
这个地方又是个弯曲吧,你看是不是这样弯曲过来了。对不对?
这里的岩层又直立起来了,你看是不是又直立起来了呢?
【记者:方海生】
这又立起来了。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这个地方又往这边斜了。在这个地方又形成了一个弯曲是吧?这个在地质上叫向斜。是吧?这样弯曲!
【记者:方海生】
U型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就是U型的。
所以说这一带的产状非常乱,这样一块那样一块都不一样。
如果不是李玉昌指点,我们丝毫看不出这堆乱石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然而李玉昌却告诉我们,在嵩山地区出现这样一片乱石嶙峋的痕迹实属罕见。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在华北地台的岩层基本上都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
李玉昌说,在5.43亿年前,嵩山地区随着地壳的抬升和隆起,隆起的区域范围广大、结构完整。岩层基本呈水平状,这之后嵩山地区再没有出现类似少林运动那样强烈的地质运动。因此嵩山地区的群山大多数呈现山势平缓,岩层的分布都比较均匀而有规律。
然而李玉昌告诉我们,在他的老师马杏垣看来,眼前的这一处残垣断壁中扭曲错落的岩石明显表明这个区域与嵩山的大多数区域不同,这个区域是在一场非常复杂的外力作用下才形成了今天错落扭曲的形态。
李玉昌说,自己的老师马杏垣和很多考察队员曾经对这样的乱石断壁非常感兴趣。
索书田,现年70岁,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著名的地质学家,曾与马杏垣共同对嵩山进行考察。
索书田说,当年马杏垣先生看到一片乱石嶙峋时非常惊讶。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索书田】
给人个疑问,为什么在整个华北都构造比较简单?唯独在这个地方为什么这么复杂呢?
五十年前,这处残垣断壁的发现使马杏垣和索书田等人开始有了一个大胆的想象。
嵩山地区大范围的地貌在整体区域内整体抬升的时候,局部地区受一种神秘力量的左右,发生过一场惊天动地的山崩地裂。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神秘力量导演了这一幕呢?
我们的车又行进了几公里,这时李玉昌又兴奋起来。
原来离路边一公里以外显现出一片独特的山峰,这是一座海拔500米左右的山,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在山坡上由左向右一字排列着五个平滑的三角形斜坡,形状俨然如并排打坐的五尊佛像。
李玉昌说,这就是嵩山地区著名的地质景观五佛山。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下边大上边小像佛一样,所以这个山被命名为五佛山,老百姓当神仙敬啊!
李玉昌说,当年马杏垣带领的地质队先是被五佛山奇特的景观所吸引。然后经过考察,他们却在五佛山的山脚下开始进一步的感知到形成这个地区地质运动的那股神秘的力量。
乍看上去,五尊佛像形状的断面很像是由山体滑坡造成的。然而在地质专家的眼里,它的形成显然不那么简单。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断层的现象在地质上是常见,但是这个断层还是一种特例。
李玉昌说,之所以说是特例是因为通过对岩石纹理磁性等进行分析,在遥远的年代形成大断面的作用力十分强大,远远超过一次简单的滑坡。
李玉昌告诉我们,他的老师马杏垣由五佛山断面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推断,五个断面的形成源自一股惊人的力量。
当年,马杏垣为了验证是否存在这股巨大的力量,他们在五佛山前广阔的区域进行考察,而考察的结果更加验证了队长马杏垣的推断。
在五尊佛正对的方向沿扇面在数公里内见过许多扭曲变形的地质遗迹,绵延数公里。那么由此可见,五佛山断面的形成绝不是一次小小的滑坡。
李玉昌说,在数公里内对很多岩石的岩性检验表明它们都曾经与五佛山一起经历过一次重大的地质运动,很可能是一座巨大的山体在一种神秘力量的驱使下发生了移动。
巨大的山体不断在移动中发生碎裂,以排山倒海之势破坏了数平方公里广阔区域内的地质面貌。
由此五十年前,马杏垣的头脑中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
在遥远的年代,五佛山并不是现在的500多米高的小山,而是一座上千米高的大山。受神秘力量的驱使,山体发生了断裂,巨大的山体开始沿向北的方向滑动。在滑动的过程中,遭受各种阻力的山体发生了碎裂,较大的碎裂物散布到方圆数公里的区域。
同时,滑动的山体与区域内的岩石猛烈的碰撞和摩擦,致使一些岩层发生了扭曲,从而形成在嵩山大多数地区难以见到的复杂地貌。那么,马杏垣的推断能在接下来的考察中得到证实吗?
李玉昌告诉我们,五十多年前马杏垣的推断最终得到了证实。是因为他们找到了一处非常难得的地质遗迹,马杏垣给这个地质遗迹起了个名字“砂岩墙”。
砂岩墙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位于什么地方?它又如何能够证明那场山崩地裂呢?
李玉昌说,上一次看到砂岩墙是二十多年前了,见到砂岩墙的地点是在五佛山西北方向一个叫柿园沟的村子。
但砂岩墙到底位于柿园沟村的什么方位?他已经记不清楚了。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岩墙群一般都是长几米、几十米,这些滚石好像是那些东西,再往上边走走看吧!
咱就爬上去,就在那下边仔细找,最好是顺着那层往上边找。
【记者:方海生】
是那边,而不是这边吗?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这边没有了。
行进中,李玉昌在一块硕大的岩石前突然停了下来,他很快判断出这块巨石属于砂岩。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我不敢肯定这玩意啊!这是大砂岩岩墙吗?
这是一米六八,下边估计还有个二三十公分,就是两米厚。这个砂岩岩墙有两米厚,长恐怕有一二百米。
然而接下来李玉昌说,他当年看到的砂岩墙并没有眼前的岩石这么巨大。很快,李玉昌否定了自己的看法。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像砂岩这么大家伙不可能是吧,再往前走走吧!
【记者:方海生】
您感觉这个不是吗?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我感觉这个有点大,因为有点像地下岩浆上来的东西。
李玉昌说,方型的巨石很可能是火山熔岩遗迹,似乎不是当年看到的砂岩墙。然而接下来的几个小时,走了十余里路,砂岩墙仍然杳无踪影。
由于天色已晚,我们只好原路返回。
在随后的两天里,李玉昌带我们走遍了整个柿园沟,但砂岩墙依然没有现身。
找了几天,这砂岩墙始终是杳无音信,这让地质专家李玉昌百思不得其解。可是,接下来事情却出现了转机。
一个清晨,他突然找到记者连说搞错了、搞错了,这李玉昌搞错了什么呢?原来,他说回去仔细一想,几亿年来整个嵩山地区的地下岩浆活动已经早就停止了。嵩山地区再没有发生过火山喷发,所以说之前看到的那块巨石绝不会是火山熔岩遗迹。
由此,李玉昌说了,那块巨石很可能就是苦苦寻找多日的砂岩墙。一想到这儿,李玉昌坐不住了,他一定要立即回到这个柿园沟村再次确认。
我们随着李玉昌再次来到了柿园沟村,然而李玉昌并没有直奔那块巨大的砂岩,却在巨石周围的区域寻找起来。
顺着李玉昌的指点我们看到,周围区域的岩石层理分明呈现绿色。李玉昌说,这是典型的页岩,也叫泥岩。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那边是页岩之类的东西,这边也是。这边的尽管现在冲没了,你看对面这山上是不是。
【记者:方海生】
一定要注意安全呐!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好!
【记者:方海生】
注意啊!好像越来越陡!从这块下吧!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从那应该不好下吧!
经过半个小时的观察,李玉昌发现这座山绝大部分都是由页岩构成,唯独山脚下的那块岩石属于砂岩。普通的地层中,砂岩和页岩应该水平分布互不冲突,而眼前的巨大砂岩竟然斜插进页岩当中被包裹起来,这种现象很反常。
李玉昌说,几十年前他和老师找到的砂岩墙就是如眼前一般极不平常的斜插进满山的页岩当中。由此,他断定眼前一度被他忽略的巨大岩石就是连日来梦寐以求寻找的砂岩墙。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如果两边是泥岩,中间大裂隙。它又是砂岩,它就是一个巨大的砂岩墙。
连续多日奔行了上百公里终于带我们找到了砂岩墙,李玉昌显得非常兴奋。
然而记者却很困惑,为何这貌不惊人的砂岩墙如此珍贵?李玉昌找到了页岩,这又如何证明砂岩墙的存在呢?一个砂岩墙的存在又怎么能证明这个地区曾经发生的那场惊天动地的地质运动呢?
李玉昌告诉我们,砂岩墙的形成正是缘于5.43亿年前的少林运动。当时,由于嵩山地区开始不断抬升,抬升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地下的岩层出现了斜面,在五佛山地区就出现了一个南高北低的巨大斜面。
五佛山曾经是一座较高的大山,由于重力的作用,五佛山巨大的山体倾斜并出现分裂,开始由南向北沿斜面滑动。
由于滑动的山体底部是软性的页岩,页岩如同天然的润滑剂加剧了山体的滑动。在滑动过程中,软性的页岩不断填充到地表的裂缝和沟壑当中。
而在页岩不断填充过程中,页岩上层的砂岩也部分填充到了页岩当中并被页岩包裹。最终这块岩层经过亿万年的风雨暴露出地表,变成了被页岩层层包裹的姿态异常的砂岩墙。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李玉昌】
像咱们幼儿园小孩玩的滑滑梯,那小孩坐在那槽子里边,唰就滑下去了。它这个地层也是那样滑,不过自然界这个地层它规模要大得多。
而且它滑动的时候,它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什么又阻挡了,又什么东西了,所以它更加千奇百态。
形态不同寻常的砂岩墙的存在是当初巨大山体滑动的最直接证据,它显示出在亿万年前少林运动中,嵩山的一些区域独特的局部构造运动,而这种运动的始作俑者就是地球的重力作用。
由此,马杏垣将考察结果经过充分的论证,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理论,这也就是日后在地质学界产生很大反响的重力滑动构造理论。
李玉昌告诉我们,重力滑动构造理论的形成是对地质构造学的重要补充,它不仅对研究古地质具有指导意义。
几十年来,还被广泛应用于地震研究、矿山安全开采、建筑安全施工等领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索书田】
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安全,就是重力不稳定性。一个是自然的比方说地震;人为的就是开矿修公路,搞建筑都可以造成重力不稳定性导致了灾害。所以,现在很多人从重力这个角度作为一种力源,也就是力量的源泉来研究现在的地震。
马杏垣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他的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正是由于重力滑动理论源自于嵩山地区,使嵩山这片历经过亿万年风雨的山峦越发显现出它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千年少林寺上演过无数的传奇故事,而亿万年的嵩山更是蕴涵着无数的地质传奇。这里保存着二十亿年以来丰富的地质遗迹,在地质学家眼中,它就是一座天然的地质博物馆。
如果您有幸到这个嵩山去的话,不妨在领略了少林寺风光之后到群山当中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
好了,感谢您收看我们今天的《地理·中国》的系列节目《山河探秘》!我是胜春,咱们下期节目再见!
制 片 人:阚兆江
编
责任编辑:张黎黎
技术保障:昌
制
统
监
总 监 制:张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