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掌16院,归来是少年
(2024-06-03 15:39:31)
胡家掌16院,归来是少年
周六下午,我们一行15个六零后,随文梅老师的志愿者服务队,远赴沁水胡家掌,欢度六一儿童节。
半街烟火半清欢的胡家掌,建筑独特,民居古老。错落有致的庭院见证了曾经的辉煌,坍塌的破砖碎瓦述说着历经的沧桑。
那高高荡起的秋千,是对蓝天的向往,还是对白云的眷恋?那晃晃悠悠的吊桥,一头连着过往,另一头,通向的是未知,还是未来?
斜斜的土坡上,一棵千年古槐,孤独地站在时光里。茂密的枝枝叶叶,闲看云卷云舒,静待花落花开。在千年的风云变幻中,早已荣辱不惊。深深扎下去的根,是大地的灵魂。
穿过花丛,走过小桥流水,步入东坡别院。站在门前,我犹豫着要不要掀起竹帘,进去看看空中漂浮的灰尘,可有时间的温度。听听踩下去的脚步,可有岁月的回响。
院中一口大缸,缸内盛水。午后的阳光穿过云层,投在水面,波光潋滟。我们手拉着手,站在缸前。水面上,是一张张不再年轻的笑脸。我们的少年时光,我们的青春岁月,已经过去那么久,那么远了呀。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音乐响起来,相机架起来,我们用轻快的舞步,我们用轻松的舞姿,诠释生命中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的美好。
村头,路边,回荡着我们欢快的笑声。一簇簇,一丛丛的闲花野草,争先恐后地探头探脑。那活泼泼的灵气,那俏生生的妩媚,难道不是被我们澎湃的激情感染?来。我们席地而坐,迎着轻轻吹拂的微风,听着优美深情的歌声,开始拍-抖-音。
我第一次参加文梅老师组织的活动,同行的姐妹,也多是第一次见面。我不知道哪个是姐姐,哪个是妹妹。但这并不重要。我们有同样的激情,我们有同样的热情,我们一样,忘记了年龄。
清风拂过的,是我们激动的面庞。白云舒卷的,是我们自在的心情。漫步在古村落的砂石板路上,每一步,都在和山水对话。每一眼,都在和草木对视。斑驳的老宅古屋,仿佛一个不曾被开启的故事。几百年来,不曾被纷乱的烟尘浸染,不曾被浮躁的世俗纠缠,只有风风雨雨,将村落藏在岁月深处的过往,轻轻吹拂,慢慢擦拭。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古老的村落笼罩在一片金色的余晖中,好像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站在村口的高地上,远眺群山连绵,不禁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只要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有一股探索向前的劲,谁又能说,两鬓飞霜,就不再是少年?
夕阳下,鲜艳的红领巾映亮了一张张生动的笑脸。每一根白发,都是故事。每一条皱纹,都是曾经。现在,请让时光倒转,我们在时间的河流逆流而上,穿过半个世纪的风雨,紧紧拥抱当时还是少年的自己。
并且,和当初的自己一起,重新捡起那只亲手缝制的掉在回忆里沾了灰尘的沙包,重新拉起那根柔软的把短暂的童年无限拉长的橡皮筋,重新滚起那个圆圆的在一条条宽街窄巷左冲右突横冲直撞的铁环。我们互相对视,我们彼此相爱,我们深情告白。我们同时高声喊出,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对自己,也对曾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