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怜
(2023-03-10 15:31:06)谁可怜
早上,已经响了第二遍的闹钟,终于将尤佳从温暖的被窝拽了出来。
尤佳和男朋友租住在一个小小的一居室,天气越来越冷了,可他们舍不得暖气费。每天晚上回来,赖以取暖的,就是一床被子和彼此年轻火热的身子。
他俩上大学时,一个是思想政治专业,一个是语言文学专业。靠着高中时的底子,轻松愉快地度过了4年浪漫的大学时光。毕业后才知道,他们的专业找工作处处碰壁。在这个城市苦苦挣扎了5年,连一套一居室的首付都没有攒下。
尤佳起来后,换好衣服,化好精致的妆容。这时候,男朋友才懒洋洋地爬起来,草草洗一把脸。俩人去楼下的早餐点吃早点。
楼下卖早点的,是一对中年夫妻。他们租下了院子里一个车库,在车库对着路边的那面墙上开了个门,把早餐摆在门前。来来往往的人很多,生意不错。
车库前后门通透,一览无余。一张简易台上,放着一块平平展展的大案板。案板靠路边那头,站着一个清瘦利落的女人。她头戴一顶帽子,腰上系着半截花围裙。把切成条的面片双手一抻,轻轻投进架在门口烧开的油锅,就听刺啦一声,一根油条随即漂了上来。鲜亮饱满,色泽金黄。
她用一根长长的筷子,先把放在油锅上一个铁篱里已经控了油的油条夹出来,一根一份两根一份地,装进放在手边的纸袋子里。然后,再把油锅里刚刚炸好的油条麻利地捞出来,控在铁篱里。一系列动作有条不紊,一气呵成。手上,臂上,不沾一点面粉,不沾一点油星。
门的左侧,放了两个硕大的竹筐。筐里,整整齐齐码放着一个个装满豆浆、八宝粥、油茶、肉丸汤的一次性餐盒。每盒价钱一样,颜色不同,用以区别。想喝什么,自己拿。根据需要,再取已经分好装袋的油条。门框上,高高低低贴了几张大大的二维码。
吃早点的大多赶时间,来去匆匆。在这里,又快又干净。不挤不等,立马可取。拿上就能吃,边吃边走。人流虽多,却一点也不乱。只有收款的提示音,不绝于耳。
不急着赶时间的,在车库后门。院子里,放了一张长长的桌子。桌子两边,散放着十几个小凳子。在这儿吃早餐的,大多是楼上的邻居,都是熟人。
火上,是冒着热气的南瓜小米饭,玉米面煮疙瘩的汤里,翻滚着切成块的红薯。案板的一头,一个精神十足的男人,一边和顾客闲聊,一边娴熟地包包子。他的面前,是一屉屉摞得高高的热气腾腾的包子。男人姓吴,都叫他老吴。
尤佳和男朋友下来,和老吴打过招呼后,穿过车库直接到了前门。俩人一人拿了一盒豆浆,拿了一袋两根装的油条,边走边吃。
真烫!尤佳用吸管吸了一口豆浆,说,这儿的生意真火呀!
嗤!男朋友不屑地从鼻孔里哼了一声,轻蔑地说,夫妻俩凌晨就起来忙活,辛辛苦苦挣这几个钱,也真够可怜的。他们的背影很快就被急匆匆的人流淹没。
9点以后,过来吃早餐的就不多了,但零零星星的不断。一直到差不多11点,送走最后一个顾客,老吴关了门。
老吴和他的妻子来到这个城市5年了。开始的时候俩人摆地摊卖早点。后来,租了这个车库。
每天,夫妻俩凌晨3点就起来,和面、调馅、熬粥、打豆浆、炒油茶。然后,再把这些做好的早餐分别装盒。一切准备停当,油锅慢慢烧热后,就开门营业了。
夫妻俩肯吃苦,能琢磨。经营方式也和别人不一样,贴张二维码,付款全靠自觉。但生意却越来越好。他们之所以租这个车库,就是看中了这条街有学校,有写字楼,有单身公寓。
这天傍晚,夫妻俩驾车去学校接孩子。他们买的学区房,把孩子送进了本市最好的学校。他们今天这么辛苦,就是为了孩子有不一样的明天。
十字路口等绿灯时,老吴看见前面公交车站牌下,站着尤佳的男朋友。他穿戴整齐,光鲜体面。寒风中,和路两边掉光了叶子的树一样,瑟瑟发抖。
老吴叹口气,扭头和妻子说,唉。你看这些年轻人背井离乡的,这么冷的天也舍不得打个车,真可怜。
这时绿灯亮了,老吴一加油门冲了过去。车后荡起的轻尘,像一缕长长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