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教学反思
(2019-10-15 19:45:30)
本节课我采用设计情景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走”,在情境中学生通过模仿不同形式的走,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自己穿梭于孩子中间,及时地纠正动作,并不时地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结果,欣喜的发现,最调皮的学生也练的认真了,特别是最后游戏,好多孩子练的满头大汗。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他们还余兴未尽,很不乐意的结束了活动。
一、对教材的思考
本次课是小学教学中的必修教材之一,以前也多次上此教材,但是没有对它进行较深入研究、整合,教学中学生的练习兴趣不浓厚,课堂里学生是在被动的接受,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在这次教学之前,通过自己对教材的整合,以情景教学贯穿全课,把模仿不同动物、人物的走,不同速度的走用竹竿,跳箱格子加以组合,其教学效果大为改观从此次教学可以给我们一线教师另一个思考: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备学生,备教法,更要去备教材,对教材进行整合,必然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对教学的反思:
从这次教学中我真的感受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特别是在利用竹竿进行不同速度的走时,每个小组通过小组内的探讨,都有不同的表现,在最后的游戏中学生个性的展现更是如此。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设计教学法,不设上下限,力争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发挥的天地。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需要的帮助不同。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总之,无论教材,学生情况怎样,作为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新课程目标一定要吃透,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重视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充分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上好体育课,同时也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想出更多的办法,使自己“善教”,使学生“乐学”
顺利完成新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