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资风险三:周期、杠杆、轮动

(2022-03-27 10:13:20)
投资风险三:周期、杠杆、轮动

周期
周期有:政策周期、市场周期、经济周期、盈利周期。
政策周期领先于市场周期: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放松后,市场往往在资金面和政策面的推动下进行重新估值。
市场周期领先于经济周期:历史上每次经济衰退,股市都先于经济走出谷底(2001年除外)。
经济周期领先于盈利周期:宏观面领先于微观基本面。从美国70多年经济衰退中,从未长于16个月,但盈利下降经常持续2-3年,甚至更长。
熊末牛初,判断市场走势,资金面和政策面是领先指标,基本面是滞后指标。熊市见底时,微观基本面往往很不理想。不能以此作为低仓依据。如果一定要等基本面改善才能加仓,往往已经晚了。
杠杆
杠杆有三种,一是财务杠杆,对利率的弹性;二是运营杠杆,对经济的弹性;三是估值杠杆,对流动性的弹性。
第一阶段,熊市见底时,经济仍然低迷,但是货币政策宽松,利率不断降低,常常是财务杠杆高的企业先见底。高负债竞争对手已经或正在出局,剩余的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定价权都得到提高。
第二阶段,经济开始复苏,利率稳定于低位,此时的板块轮动常常是运营杠杆高的行业领涨,因为这类企业只需销售收入小幅反弹就能带来利润的大幅提升,基本面的改善比较显著。
第三阶段,经济繁荣,利润快速增长,但是股票价格涨幅更大,估值扩张替代基本面的改善成为推动股价的主动力,此时估值杠杆高,有想象空间的股票往往能够领涨。
第四阶段,熊牛替换时,不要太在意盈利增长的确定性,而应该关注股票对各种正在改善的外部因素的弹性。所谓改善,并不一定指正增长,也可以是下降的速度放慢,或下降的速度低于预期。
周期分析
牛市和熊市是四个周期和三个杠杆的博弈与互动。
有杠杆,股价的波动幅度常常会出人意料的剧烈,投资者往往因忽视了杠杆的力量而低估了股价的波动幅度。在牛市初期认为股价的上涨超出了基本面的支持。只有认识了杠杆力量,才能认识股价和基本面的波动是不成正比的。
投资周期性股票,一定要在炮火声中买进,在烟花声中卖出。如消费者信心低迷时,通常是买入可选消费品股票的好时机。
当股市经过大跌达到合理的估值水平之后,开始大资金面和政策面的推动下上涨,这时不应该过多担忧基本面,这就是华尔街常说的翻越忧虑之墙。熊市见底时,基本面总是很不理想,呈现出所谓的黎明前的黑暗。
如:
2008年8月,政策底;
2008年11月,市场底;
2009年3月,经济底;
2009年6月,盈利底。
如:
2011年11月30日,降准出现;
12年1月初的2132点,看似市场底,但时间太短,幅度太小,直到12年12月5日1449点才见市场底。原因是政策放松力度大大低于市场预期,而且没有持续的政策跟进,12年下半年上海拆放利率还是上升的,说明货币政策的放松下半年基本停滞,市场底延后也不足为奇了。
轮动
市场底延迟,但三种杠杆的轮动作用却依次展开的:
高财务杠杆的金融地产从降准之日起开始有较明显的相对收益。
一些高运营杠杆的周期股(水泥、汽车)也在12年9月起领先市场3个月见底,之后大幅地跑赢了股指。
随着经济见底复苏迹象越来越明显,市场轮动明显加快。
高运营杠杆行业里有许多低盈利、高波动、没有定价权的烂行业。利润率低,由1%到3%,就上涨了200%,运营杠杆最高的就是钢铁和航运。此类股票上涨到100%时,应及时卖出。金融地产是性价比较高的行业。
单纯的行业轮动时机选择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能做对的总是少数。必须结合估值和品质综合考量。正确的做法应尽量淡化时机选择,把投资的立足点建立在便宜的好公司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