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月的杭州:五校同舟会

(2018-09-02 09:29:54)
分类: 旅途

暑假的最后一次出行是去杭州参加五校同舟会(五校分别是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麻省理工)。

 

自从被Y录取,我一直抵触别人给我贴上诸如藤校”“哈耶普斯麻之类的标签。这种说法总让我感觉其他非藤校或非HYPSM的一流大学总在国人眼中的灰色地带。要知道优秀的大学太多了,有公立也有私立,有Liberal Arts College也有大University,而且常春藤只是一个体育赛事联盟,无关其他。所以当我点开五校同舟会的宣传推送时,内心还是有一点膈应——为什么偏偏是这五所学校?尽管有着这种固执的观点,或者叫它偏见,但我还是决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名参加。没准能遇到一些与我志同道合的朋友,那也就值当了。

 

于是我第一次去杭州。短短三天里,我接触到了每一个同龄人,参观的每一个企业,聆听的每一次讲话,都不断挑战我对这些标签进行更深刻的思考。我至今都没有对这件事形成鲜明的态度和观点(也许我还需要一年的大学生活反复开阔视野并琢磨它),但我 至少开始了这个反思的过程。

 

我一是发现外界对这些所谓顶尖大学的学生有很高的期待。我们在华为和浙大参观时待遇都极好,即便是走马观花,行程里的每一步也都有接应的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这种体验,包括各种领导的讲话,都给我一种我受不起的沉重感。他们好像觉得我们从大学一毕业,就能投入研究和工作,为中国和世界创造价值。而我在内省后发现第二点:我对未来并没有如此宏大的设计,别说做出卓越的贡献了,可能连养家糊口都困难。至少对于我个人是这样的。

 

再看看与我共度四天的同龄人。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大家的知识水平都不低,理想抱负也算高远,在任何场合讲起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时目光几乎总是炯炯有神。看见他们西装革履,站在台上介绍自己研究方向或者工作经历,总要感叹一下这些人真的在不断冲破我想象力和知识体系的界限。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大家作为年轻人的疯狂和无畏。你可以叫它有张有弛,懂得活在当下,及时行乐;或者也可以叫它社会或者灯红酒绿。无论是疯起来还是认真起来,他们大多能在两个极端间自由灵活地跳跃。而我,似乎是个卡在中间的生锈的弹簧,学术起来也是一知半解,疯起来也是有所保留。

 

这让我感到一丝慌张——我是不是不属于这样的一个群体?当然,我这么想就违背了我抵触标签和小群体的初衷了。尽管我的观点依旧不成熟,但我已经想明白的是,人与人之间总会有千差万别,因此我们不必也不应该给群体里的个体贴相应的标签,就像我不能说所有H校的人都热爱社交,也不能说所有Y校的人都热衷于交流人生。也许我也可以放下对这些标签贴与不贴的执念,坦坦荡荡地做好自己想做该做的事情。我更应该做的是放下对别人的偏见,不能总以环境丈量个人;也要放下对自己的偏见,除了感激运气也要感激自己的努力。

 

这次体验也让我对精英二字产生了好奇心。我们的社会对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态度?有什么期待或者认识?带着这些新冒出来的问题,我搭上了回北京南站的高铁。

 

离飞到大洋彼岸开始大学生活还有两三天,我很困也很清醒。南方的小桥流水飞驰而过,北方的酷暑和暴雨在向我招手。

 

欢迎回家,也祝你离开时一路平安。

 

——写于九月一日,脑海里我还在八月中旬

 

http://s2/mw690/001LHOzmzy7nj0qXchX91&690

http://s2/mw690/001LHOzmzy7nj0qPFrXb1&690

http://s10/mw690/001LHOzmzy7nj0rYQyd2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山东自由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