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净居寺与米芾书帖考

(2011-08-14 13:51:55)
标签:

净居寺

米芾

海月都师帖

分类: 坛经(相由心生)

光山净居寺与北宋米芾书帖考——信阳发现米芾书法真迹<<海月都师帖>>的后续报道

前段时间,信阳发现北宋米芾书法真迹《海月都师帖》被信阳日报记者张超刊发并跟踪报道后,立即在全国引起轰动,《中国新闻网》、《大河报》等全国30余家报刊和网站进行了转载,《中国书法网》、《天涯社区》等论坛网友讨论激烈,并引起国家文物局的关注。该贴的真假与其价值和去处,还有许多热心读者想知道答案:带着这个问题,信阳市作家协会、《报晓》杂志社、信阳市收藏家协会派专人与该帖的第一发现人,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间接性调查,现将近期新考证的结果公布与众。

《海月都师帖》以下简称:海贴,《海帖》的发现,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是米芾的书法传世之宝,有着无与伦比的美,《海帖》的内容,更将千年的光山净居寺重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海帖》中提到的“元丰四年”、“坡公”、“赞之”“净慧”师等语句,在光山净居寺都是有出处的,元丰四年苏东坡住在光山净居寺,当时的净慧禅师是该寺住持,也是苏东坡的好友。该帖所书写内容时间、地点、人物全部与光山净居寺相吻和,并有史料可考。这更说明了《书帖》的真实性。《海帖》的全部内容写的是米芾在光山净居寺拜见净慧师,在一幅天竺神像上看到元丰四年苏东坡在上面题的跋,米芾看到后手痒,随即索纸写了《海帖》,记录并流传下了这部集审美、书法、史料于一体的千古绝唱《海月都师帖》。苏东坡在天竺画像上写的啥内容已不得后知,但米芾写了《海帖》后自己对着字叹道:“匪敢并驾坡公?意云尔”!我怎么能和苏东坡比呢,不如意呀!净居寺、苏东坡、米芾、净慧师,元丰四年,《海帖》中相继出现。原文:人皆趋世出世者,谁人皆遗世,世谁为之爱。有大士处此两间,年余至惠州,访天竺净惠师,见月都师之式,庶复见之,众缚自脱,我梦西湖天宫化城,见两天竺宛如生平,云披月满,遗像在此。谁其赞之,惟东坡子,元丰四,其堂张海月辨,公其像,坡公赞於其上,书法遒劲。余不觉见猎,索纸疾书,匪敢并驾坡公。不聊以,广好人之所好之,意云尔,襄阳米芾。

   据宋代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元丰三年1080年,正月十八日,苏东坡被贬“黄州团练副使”,途中经过光山,曾游净居寺,并往返多次且常住于此,其中有八年间长期客居静居寺,在寺后建有读书堂,至今犹存。并写有《游净居寺并序》。被贬任没有任何实权的所谓“黄州团练副使”,是苏轼一生坎坷仕途的开始。由此不难理解苏轼在诗中所抒发的感情了。

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愿言毕婚嫁,携手老翠微。

不悟俗缘在,失身蹈危机。刑名非夙学,陷阱损积威。

遂恐死生隔,永与云山违。今日复何日,芒鞋自轻飞。

稽首两足尊,举头双涕挥。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光辉。

愿从二圣往,一洗千劫非。徘徊竹溪月,空翠摇烟霏。

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回首吾家山,岁晚将焉归。


在这里,苏轼以简练的词语将净居寺的地理位置和建造历史交代得十分清楚:净居寺位于光山县大小苏山之间,北齐天保年间,慧能和尚从嵩山少林寺来此建草庵传法,唐中宗神龙年间(706年)道岸和尚在此正式建净居寺:净居寺从此成了世界天坛宗的发祥地,此寺在唐未“广明庚子之乱”(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从南折回,北上过江经淮南,后攻陷长安)中被焚毁,宋真宗乾兴(仅一年,1022年)年间修复,赐名梵天寺。

再说米芾,是与苏轼有着长达二十年交往的宋代著名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和文学家 ,他以为人疏狂、不合流俗著称 ,但对苏轼十分尊敬 ,师事之甚谨 ,是苏门的成员之一。本人根据有关资料 ,对米芾的出生年代、定居地点、仕途经历作了辩证 ,同时分析了苏轼与米芾关系密切和感情深厚的原因。米芾 ( 1 0 61— 1 1 1 0 ) ,初名黻 ,字元章 ,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世居太原 ,后徙居襄阳 ,遂为襄阳人。尝客居于吴 ,故《宋史》本传误以为吴人。《四库全书总目·画史提要》 :“都穆《寓意编》曰 :米氏父子本襄阳人 ,而寓居京口。尝观海岳翁表吾郡朱乐圃先生墓曰 :余昔居郡 ,与先生游。则海岳又尝寓苏。

看了有关苏轼与米芾交往及生平史料,不难看出,从地貌讲,光山净居寺与襄阳相隔不远。从感情讲,米芾与苏轼有着近二十年的交往,并尊敬尊称“坡公”,苏轼在静居寺隐居几年于读书堂,米芾往来探望并歌赋与此很正常。其后苏轼离去,留墨宝与此,多年后,米芾再经此地,看到画像与苏轼提拔也就不足为奇了。文人多感慨,况经年后见其真迹,米芾“索纸疾书”,并喟叹“匪敢并驾坡公”,可见真情流露。此帖发现地离净居寺不足百里,在襄阳与净居寺之间的湖北麻城实属正常,从地域、人物、时间、用词中均可考证其真实性。



http://s4/middle/609e327bhaa70c5ce0803&690

由此看来,关于《海月都师帖》为米芾当年在光山净居寺所见所闻所书的真实性得到论证,苏轼与米芾的交往史料记载更说明了这些。
转自: 光山社区(http://bbs.cn376.com)详文参考:http://bbs.cn376.com/thread-37140-1-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