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路问津处在罗山县子路镇

(2010-12-04 17:14:55)
标签:

子路问津处

罗山县子路镇

杂谈

分类: 法华经(妙法莲华)

由于《史记》记载的混乱和后人的牵强附会,河南省内关于子路问津处的说法有叶县、上蔡、新蔡等多处。我们经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考证认为罗山县的子路问津处比较可信。今罗山县有子路乡,乡内天柱竿村和邻乡五里棚村都有子路问津的遗迹(解放前天柱竿村和五里棚村同居一个乡,因有子路山、子路河、子路问津处等古迹,故名子路乡)。198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子路问津处”石碑(明嘉靖翰林何洛文书),原立于子路山北坡,距子路河仅70米,并有石碑坊遗址。子路问津,还有子路祠遗迹,至今农民赶庙会时还在那里唱大戏。据明代万历十一年《罗山县志》载:“子路祠:嘉靖辛酉年知县陈思武申允建立,以子路问津、宿石门也。祭期用春秋二仲上丁祭。”我们在天柱竿遗址还发现一块石磬,经坚定是明、清以前的祭孔庙器。又据乾隆《罗山县志》载:“桀溺畈,在问津处北,相传桀溺旧居于此。”孔子一行从新蔡,经息县,来到罗山县子路乡问津处,向南通过九里关可到楚都去。但是,当时楚昭王救陈“军于城父”不在楚都。叶公诸梁等楚三大夫正驻守在负函,孔子一行自东向北拐个直角弯,经信阳县五里店、九里店到负函,会见了叶公诸梁。正因为这个直角拐弯,子路问津成了必要。(如按《史记》所载,“去叶反于蔡,则子路问津,也必在此地,只是方向相反而已)。孔子一行走到此处不仅是问路,而且还了解了楚国的情况放弃入楚郢都的计划,而去负函会见名气很大的叶公诸梁。

    《论语·微子篇》载:“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这则故事,也应该发生在孔子如楚此行所经的罗山县。明万历十一年《罗山县志》载:“小石门在县南80里,子路宿于石门(今涩港乡南)。”这就是荷蓧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的地方。清代乾隆《罗山县志》录孙子起《石门道险》诗云:“高贤留一宿,吾道已明明。不有鲁师弟,难得楚并耕。”总之,子路问津和子路遇荷蓧丈人,都发生在楚地罗山县。


    历来注释《论语》者,都把“蓧”解释为除草器或芸草器,又把“植其杖而芸”说成“把拐杖靠在一边去除草”。实则不然。“蓧”,《说文》注为草田器;《集韵》注同莜,又有注为“竹器”者,皆未说清。实际上,蓧(又作莜)就是指南方用于遮阳避雨的草编器或竹编器。“以仗荷蓧”的杖不是拐杖,更不是除草器,而是一根木棍或竹竿。因此,“植其杖而芸”应指农夫立在水田中,以手扶棍或竹竿,用脚薅秧除草。这是豫南、鄂北农村水田薅秧贯用的特殊方式,至今依然可见。子路等人来自北方,自然感到新奇。再往南,福建、两广农民在水田中薅秧除草,却是弯腰或跪于水田中,用两手在泥水中除草。可见水田除草的方式南北差异早已有之。子路随孔子出游,遇荷蓧丈人应在楚地罗山县,而且时间为春末夏初水稻薅秧季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秋天的蜘蛛网
后一篇:[转载]在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