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问津处在罗山县子路镇
(2010-12-04 17:14:55)
标签:
子路问津处罗山县子路镇杂谈 |
分类: 法华经(妙法莲华) |
由于《史记》记载的混乱和后人的牵强附会,河南省内关于子路问津处的说法有叶县、上蔡、新蔡等多处。我们经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考证认为罗山县的子路问津处比较可信。今罗山县有子路乡,乡内天柱竿村和邻乡五里棚村都有子路问津的遗迹(解放前天柱竿村和五里棚村同居一个乡,因有子路山、子路河、子路问津处等古迹,故名子路乡)。198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子路问津处”石碑(明嘉靖翰林何洛文书),原立于子路山北坡,距子路河仅70米,并有石碑坊遗址。子路问津,还有子路祠遗迹,至今农民赶庙会时还在那里唱大戏。据明代万历十一年《罗山县志》载:“子路祠:嘉靖辛酉年知县陈思武申允建立,以子路问津、宿石门也。祭期用春秋二仲上丁祭。”我们在天柱竿遗址还发现一块石磬,经坚定是明、清以前的祭孔庙器。又据乾隆《罗山县志》载:“桀溺畈,在问津处北,相传桀溺旧居于此。”孔子一行从新蔡,经息县,来到罗山县子路乡问津处,向南通过九里关可到楚都去。但是,当时楚昭王救陈“军于城父”不在楚都。叶公诸梁等楚三大夫正驻守在负函,孔子一行自东向北拐个直角弯,经信阳县五里店、九里店到负函,会见了叶公诸梁。正因为这个直角拐弯,子路问津成了必要。(如按《史记》所载,“去叶反于蔡,则子路问津,也必在此地,只是方向相反而已)。孔子一行走到此处不仅是问路,而且还了解了楚国的情况放弃入楚郢都的计划,而去负函会见名气很大的叶公诸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