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亿万猪倌中的神雕侠侣(理想与真爱的奋斗主旋律)

(2009-10-30 12:00:08)
标签:

龙波

养猪

文化

四川农大

普兰克

王旭

分类: 洗髓经(运动、养生)

亿万猪倌中的神雕侠侣(理想与真爱的奋斗主旋律)

2005年4月12日,6年前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养猪的龙波收到了国家商标局发来的信函,他为自己所培育出的良种猪“普兰克”所申请的注册商标在经过近两年的等待后,终于获得批准,从而使他成为国内获得猪商标注册成功的第一人。
  龙波和女友王旭是大学同学,6年前当他们大学毕业时为什么会把养猪作为创业的选择,这6年来又经历了怎么样的风风雨雨呢?
  “我和王旭为什么要给我们培育出的良种猪取名叫‘普兰克’呢?这个看上去很有洋味的名字其实是完全按中文意思取的。‘普’是普遍,众多,‘兰’即鲜美和高贵,因为在中国人眼中兰花就是高贵的象征,‘克’在古文中有胜利、圆满的意思,表明生命力的强大。”日前,当记者来到成都新繁镇对这对大学生猪倌进行采访时,龙波拿着刚刚注册成功的商标说起了“普兰克”的含义。
  这样一对大学生情侣,6年前当他们大学毕业时为什么会把养猪作为创业的选择,这6年来又经历了什么样的风风雨雨呢?
  大学校园里志同道合的爱人

亿万猪倌中的神雕侠侣(理想与真爱的奋斗主旋律)亿万猪倌中的神雕侠侣(理想与真爱的奋斗主旋律)
  龙波的家在新繁镇海源村,他于1996年考入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上大一开始,龙波就常常思考着一个问题:4年后自己将以怎样的姿态走出大学校门呢?龙波知道,如今在社会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农大毕业生,使农大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所以龙波一再告诉自己一定要及早找到人生的方向。
  这年暑假,龙波没有回家,他去了雅安农村做社会调查。龙波的父母在家乡是有名的“养猪大王”,所以龙波在平常生活中也学到了不少养猪的知识,他决定在养猪上对当地农民进行指导。当时,学校研制出了一种新型饲料,龙波在雅安农村经过短短一个多月的推荐就取得不错的效果,不少人纷纷找到他购买,他也从中获得了可喜的经济收入。大二时,他又把这种新型饲料带回家乡,成为在新都的总代理,最多时一个月能挣到1000多元。不过,龙波也意识到养猪在农村中的技术含量还太低,需要很大提高。就在这时,一个女孩闯入了龙波的生活,这个女孩就是王旭。
  王旭比龙波低一个年级,是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专业的学生。王旭虽然从小生活在富裕家庭,但勤奋好学的她一点也没有其他富家子女的娇贵。第一次见到龙波,龙波的精明能干和脚踏实地就让王旭产生了好感。而龙波没有想到,当他对家在城市的王旭说出自己将来打算去养猪的想法,王旭一点也没有感到惊讶:“我听老师说如今农民养猪的方法很多还像过去一样,根本没有什么技术可言。作为大学生,你将来去养猪如果能够提高它的技术含量,养出来的猪一定可以与众不同,大获成功。”王旭的话与龙波的想法正好不谋而合,两个年轻人的心从此渐渐靠近了。

亿万猪倌中的神雕侠侣(理想与真爱的奋斗主旋律)亿万猪倌中的神雕侠侣(理想与真爱的奋斗主旋律)亿万猪倌中的神雕侠侣(理想与真爱的奋斗主旋律)亿万猪倌中的神雕侠侣(理想与真爱的奋斗主旋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龙波和王旭就时常相处在一起,他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不是浪漫的甜言蜜语,而是对未来生活的设想。那时候,龙波的父母仍然在养猪,每当家里所饲养的猪患上了疾病,父母就会写信叫龙波去向老师求教给猪治病的方法。每次遇上这样的情形,王旭总会跟着龙波一起去找老师,日久天长她也学到了不少养猪的方法。在龙波即将大学毕业时,家中喂养的一头母猪得了急病,父亲急忙打来电话。不巧的是,龙波那天刚好不在学校,王旭接到老人的电话后,她一边安慰老人不要着急,一边让老人说出了母猪的症状,然后又按照自己平时所学的一些治疗方法,告诉老人如何给生病的母猪对症下药……王旭一直没有向龙波提起这件事情。过了几天,龙波接到父亲再次打来的电话说,他按照王旭所说的办法对生病的母猪进行治疗后,生病的母猪果然就好了,龙波这才知道女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养猪的一把好手。“看来我将来如果真的要是做了一个猪倌,你可就是合格的猪倌夫人了。”这天晚上,他们手牵手漫步在幽静的校园里,当听见龙波突然说出这样打趣的话时,王旭的脸红了:“你想得美,谁答应要做你的猪倌夫人了?”
  2000年7月,龙波大学毕业了,他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回家乡养猪……“这一次我是认真的,我可要真正去做一个猪倌,你同意吗?”这个决定,龙波第一个告诉了王旭。王旭并没有马上回答,她默默地看着龙波,过了很久才说:“你回农村养猪不怕被人笑话吗?你的父母能够支持你吗?”龙波低下头去,他承认王旭的话不无道理,但他又坚定地回答:“我不会在乎别人说什么,因为任何敢于第一个冒险的人都不会被多数人所理解和认同,但往往也只有第一个敢于冒险的人才会获得最大的成功。”“好,我支持你。”“真的吗,你真愿意做猪倌夫人?”
  那一刻,龙波激动地将女友拥抱在了怀中,他的眼睛湿润了。
  坚守理想终获父母支持
  然而,不出王旭所料,大学毕业的龙波要回家养猪的消息很快就在他的家乡闹得沸沸扬扬,有人说龙波的脑子出了毛病,也有人说他是在大学里没有好好读书,如今毕业了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才不得不回农村养猪……听到这些风言风语,龙波的父母又气又急,连续几个晚上彻夜难眠。在老人看来,儿子好不容易上完大学,如今学业有成怎么能又要跳回“农门”当猪倌,这不是让人耻笑,没有脸面的事情吗?所以,两位老人坚决不许龙波回家养猪,父亲还向他下了“最后通牒”:你要养猪就到新疆去养,那儿离我远,别在家乡丢人现眼……对于父母的态度,龙波讲了很多道理,王旭也说了不少好话,可一点效果也没有。“我可以完全不在乎别人会怎么说我,但面对父母的坚持,我却不得不有所妥协。王旭当时也对我说,两位老人毕竟是生我养我的父母,作为儿子不能够完全不顾及他们在这件事情上的感受。”这样,当父亲下了“最后通牒”后,龙波不得不做出了暂时的妥协,他应聘到成都一家公司任职。
  这是龙波人生中最为漫长的一年,因为在他心中养猪的理想从没有放弃,他和王旭有一个约定:一年后当王旭也从大学毕业,他们就要一起去实现他们的梦想,他们一定不会再选择退让……
  2001年夏天,王旭终于大学毕业了。尽管这时父母早已为她联系好了一份在银行的工作,就等着她去报到了,而且父母的态度也和一年前龙波的父母一样:要么去银行上班,要么就永远不要再回家,但王旭最终还是放弃了让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决定跟随龙波到农村创业。当时,王旭对龙波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来,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别人小看我们,也才能让父母理解和接受我们。”
  可龙波的父母仍然不允许他们回家养猪,甚至连家门都不让他们进。没有办法,龙波和王旭只好暂时来到新都城里。龙波虽然在上大学时就已经挣下了1万元的存款,在成都工作一年也挣了不少钱,但他和王旭知道创业是需要很多钱的,所以他们在花钱上可谓每1分钱都会精打细算。龙波和王旭在郊区租了一间农民的房子住,看见西南石油学院建筑工地正在施工,他们从中发现了商机:何不摆个地摊卖一些日用商品给建筑工人呢?他们很快就行动起来。
  龙波至今记得,当他和王旭第一次去街上摆地摊时,他们吆喝了整整一天,结果只挣到了1元多钱,他第一次感到了谋生的艰难。不过捏着这1元多钱,王旭却显得十分开心:“不要小看了这1元多钱,它不是正好说明了我们有做生意的能力吗?”龙波知道,王旭这样说完全是为了安慰自己,所以他拼命忍住眼中的泪水,握住王旭的手轻轻地点点头。
  从这天开始,每天早上天还没亮,龙波便带着两个特别大的纺织袋骑车到成都进货,中午饥肠辘辘又要往回赶。不止一次,当龙波骑着自行车搭满货物穿梭在形形色色的人群时,他就忍不住一阵鼻子发酸:“我也是堂堂的大学毕业生,为什么会落到今天这样摆地摊的地步?”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龙波还是每天一大早便开始忙着进货,王旭则风雨无阻地成天摆地摊。到了下午五六点钟时,眼看菜市场要收摊了,他们就去花几毛钱买下一大堆别人挑剩的菜……然而,一年多后,龙波和王旭的处境终于有了改变,他们迎来了创业的机会。
  龙波和王旭都不会忘记,有一天中午,王旭的父亲开着一辆高级轿车从他们的地摊前经过,看见从小就被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正守在地摊前跟买主讨价还价,为了几分钱而争得面红耳赤,泪水一下子就从这位50多岁的父亲眼中滚落下来。他将车子停在路边上,下车来到女儿面前将随身携带的3000元现金全都摸出来递给女儿说:“拿去吧,这是爸爸给你和龙波做生意的本钱。”父亲的举动让龙波和王旭深受感动,他们的执著也得到了亲人的理解。不久后,随着生意渐渐有了起色,龙波和王旭有了近4万元的存款,但距离他们想要开办一家现代化养猪场所需要的资金仍然相差甚远。于是,两人东奔西走筹集资金,终于筹集到了10万元人民币。
  有了资金,但建养猪场还需要场地,如果去租别人的场地又要增加新的投资,所以龙波和王旭还是决定去说服龙波的父母。也许是看见出生富贵人家的王旭也支持儿子的想法,龙波的父母没有再加阻拦,把家中的1亩多自留地交给他们建养猪场。2002年11月,龙波和王旭就在这1亩多的自留地上建起了一个可以饲养30头猪的“农大良种养猪场”,而且花200多元钱印了5000张宣传单四处张贴,对他们所饲养的良种猪进行宣传。这5000张宣传单给龙波和王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益,再加上他们提供的仔猪具有便于饲养、生长较快等特点,还会为农户提供仔猪饲养的技术服务,所以到了2003年4月,当他们的第一批60头仔猪刚一出栏,很快便被闻讯赶来的农民抢购一空,一下子挣了1万多元,接着各地的订单就开始像雪片一样飞来。面对这样的产品销路,龙波不由感慨万千地说:“实际上不是我和王旭培育出的仔猪特别好,而是这里的乡亲特别棒,他们用他们的纯朴接纳了我和王旭的回乡创业。”
  第一商标构建“养猪王国”
  龙波和王旭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成绩,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2003年“三八”节前夕,王旭被评为四川省“2003精彩女性”,一时间她和龙波创业的故事成为了当地人谈论最多的话题。但对于龙波和王旭,初战告捷只是他们事业的第一步,接下来他们又接手改造了多个濒临破产的养猪场,建立起两个分场。龙波和王旭还将自己所掌握的饲养技术完全没有保留地向广大农民推广,让更多农民学会科学养猪。
  但是,成天养猪,在很多人看来不仅会把自己搞得浑身臭烘烘的,而且还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他们因此怀疑这对大学生情侣到底能把养猪的事业坚持多久?龙波和王旭对此并不打算做过多解释,他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这些人的疑问。“养猪并非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枯燥,相反还有很多乐趣,只是很多人不容易发现。”龙波和王旭养猪的猪舍干净极了,根本看不到一点猪粪。龙波说,他和王旭从事的是科学养猪,每天都要记录很多关于养猪的科学数据,比如饲料的搭配比例和用量、猪的长势、长期产仔率以及培育良种猪的方法等,这样就逼迫他们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来学习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养猪技术和猪场管理经验;龙波和王旭最大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够培育出一种肉质好、易于饲养的良种猪。于是,在此后近1年的时间里,龙波和王旭就不分白天黑夜地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良种猪的培育上。终于,2004年3月,他们经过努力培育的良种猪诞生了。“我们培育出的良种猪不仅毛色光亮,肉质鲜美,而且每天只吃两顿,每顿只吃半公斤饲料,真正是低成本,高收效。”
  龙波和王旭决定给这种良种猪注册一个商标。不过,要注册商标就要取一个名字,龙波连续几天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一个好名字。“你真笨,我已经想好了,就叫它们‘普兰克’吧。”当龙波听王旭说出这个名字时,他一下子笑起来:“我们饲养的是中国猪啊,你怎么给它们取一个外国名字?”“不是,这就是一个中国名字。”然后王旭就向龙波解释说,“普”是指普遍众多,“兰”代表高贵,就像美丽的兰花一样,“克”则是强大和胜利的意思。“这个名字真正的含义就是我们培育出的良种猪既高贵又强大,将来在市场竞争中会无往而不胜,在农村中会被广泛地饲养。”王旭的解释使龙波恍然大悟,也对王旭更加刮目相看。
  有了这个寓意深远的名字,龙波和王旭立即就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由于给生猪注册商标在国内尚无先例,所以按照常规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批下来的商标注册,龙波和王旭却等待了一年多时间,直到今年4月12日终于收到了商标局为他们颁发的证书,龙波和王旭因此成为了国内为生猪申请商标的“第一人”,龙波和王旭创立的良种猪饲养标准拥有了一个受到法律保护的品牌,他们的事业也由此踏上了一个新台阶。
  猪商标的注册成功使龙波和王旭的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他们现在每天都会接到无数个从全国各地打来的电话,希望能够成为加盟商,而龙波和王旭则计划在今年之内再建11个加盟养猪场,把他们的事业拓展到新疆、河北等省外一些地区,构建他们的“养猪王国”。“如果算上几个控股公司,我们现在在都江堰、雅安、成都已经有6个养猪分场,还有两三个加盟的养猪场,固定资产达到了200多万元,年产值400多万元,仅在都江堰和成都的两个分场,每年生产的仔猪就可以分别达到1200头和2000头。”商标注册成功后,龙波和王旭又别出心裁,计划为这些仔猪设计专门的打上“普兰克”字样的商标,提高这个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共同的追求不仅使龙波和王旭在事业上相互支撑,成为心心相印的“黄金搭档”,也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牢固。面对前去采访的记者,龙波和王旭说等到他们的养猪事业再进一步发展后,他们就将举行婚礼。“到那个时候,我们可就真正是猪倌夫妇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