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電影與小食之五】說缽仔糕

(2021-02-17 09:23:52)
标签:

美食

文化

爾冬升執導的《新不了情》,由劉青雲、袁詠儀主演,主題曲令人難忘,心若倦了,淚也乾了,這份深情難捨難了。電影中劉青雲飾演的阿傑是個懷才不遇的音樂人,獨自租住一個老舊單位,性格開朗的廟街藝人女兒阿敏成為他的新鄰居,個性開朗,熱愛生命,阿傑也逐漸受到她的影響。但這是一部愛情悲劇電影,從主題曲已經可以看出端倪,阿敏罹患絕症,電影中袁詠儀飾演的女主角愛吃缽仔糕,據說因此讓香港以外的觀眾認識了這款甜點。
砵仔糕是一種傳統粵式糕點,據說原創於臺山,傳統的砵仔糕以黃糖、粘米粉拌勻成稠狀米漿,倒入瓦製小砵內蒸熟,吃的時候把砵仔糕從小砵倒出,過去多以竹籤穿起來吃,就像是香港人吃魚蛋那樣,但是缽仔糕較大,怕掉落,有些人會以兩根竹籤交叉串起。為了增添口味上的選擇,除了黃糖和白糖兩種之外,也有紅豆砵仔糕,現在還增加了綠茶砵仔糕、南瓜砵仔糕、紫薯缽仔糕,甚至有水果和巧克力的缽仔糕,口味顏色都更豐富。剛蒸好的砵仔糕,口感暖、滑、香、綿,涼吃咬下時則略微帶一點彈性,又是另番口感,雖是甜食,但是不膩口,且未加油脂,對現代人而言可算是健康版的點心。
砵仔糕在香港作為一種懷舊小食,部分粥店和豆花店有製作,也有專作甜品的食店可以買到。廣州西關也能吃到,缽仔糕在廣東省臺山縣有數百年的歷史,清朝咸豐年間寫作的《臺山縣誌》記載:“缽仔糕,前明士大夫每不遠百里,泊船就之。其實,當時馳名者只一家,在華豐迂橋旁,河底有石,沁出清泉,其家適設石上,取以洗糖,澄清去濁,以缽盛而蒸之,非他人所用。”以缽仔蒸糕的方法自此流傳下來。
在《新不了情》中,袁詠儀因為喜歡吃缽仔糕,病重時故意要劉青雲去替她買砵仔糕,想來是不希望劉青雲眼見她嚥下最後一口氣,結果劉青雲回來時,她已經走了,許多觀眾看到這一幕又遺憾又心疼,缽仔糕霎時有了苦澀卻難捨滋味。另一部電影《歲月神偷》中,也出現片中飾演夫妻的任達華和吳君如一起吃砵仔糕的一幕,是昔時日常裡一種微小但是溫暖的幸福。生活裡種種喜怒哀樂雖然成為過去,但記憶仍在心中。在張婉婷和羅啟銳的《歲月神偷》,觀眾看見屬於1960年代香港的集體回憶,一個鞋匠家庭,住在巷弄中違建搭蓋的小房裡,父親自食其力,養妻活兒,巷弄裡有理髮匠,有做旗袍的上海佬,屋子狹窄便將餐桌搬出在榕樹下吃晚飯,為了省錢兩人一張票混入戲院,導演發現歲月是最大的神偷,但他也同時想要說歲月即使偷走了時間,但偷不走香港情懷。電影中颱風來襲,鞋店窗櫥碎裂,鞋子被風捲落,羅記一家人撿鞋修招牌,繼續打拼。導演羅啟銳接受訪問時說:近年,社會充斥負能量,80後遇到困難,感到迷惘,或者抱怨,但1960年代的困難更多,還不是憑信念想方法渡過難關?就像鞋字,半邊是「難」,半邊是「佳」,是樂觀處世的羅記家訓,缽仔糕遂又有了淡淡的甜蜜滋味,平凡卻經久不變。
【香港電影與小食之五】說缽仔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