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黃泥涌水塘

标签:
旅游 |
一座水塘,百年來留下的記憶如此不同,從戰爭到游憩,行山之時,撫今追昔,眼前的風景也有不同的況味。登山攬景,山林深處的一潭清幽常是目的地,或瀑布或湖泊,黃泥涌水塘的故事,讓原本的靜謐充滿了生命力與想象空間。
黃泥涌水塘是香港興建的第三座水塘,在此之前已經有薄扶林水塘及大潭水塘。
十九世紀末香港發生鼠疫,政府為改善衞生情況,加强水務工作,在黃泥涌峽附近興建水塘,水壩高50呎(18.3米),長270呎(82.3
米)。二次大戰期間,英國擔心日軍有攻佔香港的意圖,在黃泥涌峽興建了防禦工事,包括高射炮陣地、榴彈炮炮台及多座機槍堡等。1941年,日軍於12月18日成功搶灘香港島北角,翌日即抵達黃泥涌峽,如今行山至此,很難想象此處曾爆發激戰,日軍在平安夜前佔領黃泥涌峽及水塘,斷絕了香港島的供水,英軍投降,開始了香港日治時期。黃泥涌水塘的供水功能在1960年代末下降,終於在1986年關閉,改為香港首個划艇公園,當時提供遊人水上單車及小艇的租用服務,不過承辦商2017年決定不再入標,水上單車停止營業,最後一個營業日是2月14日情人節,想來談戀愛時曾經來此騎水上單車的情侶,也許不但結了婚,還有了孩子,閤家重游重溫昔時,一定有許多感觸。
黃泥涌水塘在港島,新界則有一座黃泥墩水塘,是一座小型水庫,位於元朗大欖郊野公園內,大欖涌水塘之北,如果細心觀察,沿路有機會看到受保護的豬籠草。1960年代,政府為了增加大欖涌水塘供水量而把附近河流截流,引水到大欖涌水塘,使元朗中游以下水量大減,影響農民灌溉,所以當局另闢四個灌溉水塘,黃泥墩水塘便是其一,為八鄉及十八鄉的農民提供灌溉用水。
離開水塘,往山下走,來到大棠黃泥墩村,濃濃的田園氣息,行走其間,澆水的婦人喚我,要不要買新鮮青菜,選中就從田裏摘,雖然心動,但是想及路遠還是放棄了,意外看到蘆薈開花,也算是另幅香港風景。
前一篇:惶恐灘與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