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灣大學裡的日據時期建築

(2017-03-27 10:03:58)
标签:

旅游

文化

              臺灣大學是台灣學生的第一志願,既然是第一志願,也就意味著只有少數學能進入這所學校,尤其是在三十年前,當時台灣高校尚未擴招,學生數量也尚未遭少子化衝擊,大學錄取率只有二成,能考進台大真算是鳳毛麟角了。因此台大校園裡的椰林大道和杜鵑花對莘莘學子都有了不同的意義,是一種憧憬,也是一種象徵。當然校園裡的老建築更是吸引人,行走其間,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歷史累積,從日據到民國。

               創立於1928年的帝大也就是後來的台大,從校園空間安排到建築設計風格,都可以看到日本建築師在明治維新後受的西化影響並且將之橫向移植至臺灣。臺大校園裡椰林大道兩側建築是最具歷史性文學院、校史館(舊總圖書館)、一、二、四號館以及行政大樓等老建築,於是古典雅致的建築成為踏入台大校園後建立的第一印象。

  日據時期校園採丁字路的設計,讓校園中南北向的道路皆對著一棟建築物,山牆是建築設計重點,山牆最早是希臘人用於神殿建築,具有穩定視覺的效果,日本人大量應用於道路終點的建築物,臺灣博物館便是典型的例子。除了山牆,日據時期建築物的主入口常藉著垂直立面形狀的變化、開窗方式的變化及凸出的門廊來做裝飾。開窗方式也是臺大校園建築傳統重要的一部分,當時的日本建築師雖然已經用鋼筋混凝土來興建房舍,但在建築的造型設計上受古典建築的影響,因此建築物的開窗仍然採取拱型直立開窗的形式,並在開口處附近施以洗石子等處理,讓開窗處看起來有古建築用石頭堆砌出的牆面開口的感覺。

   臺大建築還有一項特色是十三溝面磚。日據時期帝大採用的十三溝面磚為深色面磚,此一特色與開窗方式呼應,屬於仿古設計。以上提及的臺大傳統建築風格,包含山牆、拱窗、拱廊、門廊與十三溝面磚光復初期並未被臺大繼續採用,其後臺大在五六零年代建築大量興建時不同風格的建築破壞了校園的和諧,也催生了後來的臺大校園規劃。

              台大校園新建築的設計企圖建立在一個共同的基礎上,維持校園的和諧與形成校園整體意象。建築學者徐明松分析說:臺大校園之所以給人一種校園的整體感的原因就在於臺大的建築具有共同的語言。這也是臺大透過「校園規劃」所建立起的校園傳統與風格。在臺大校園規劃的歷史中,於民國77開始規劃設計的的新總圖可以說是臺大校園規劃的最重要成果。凸顯出臺大是一所有歷史也有風貌的大學,而不是一所沒有歷史的新大學。

  校園的歷史感以及人文氣息是無法製造出來的,需要經過時間累積故事發生,人來人往,悲喜醞釀。設計難免寫得刻意,唯有讓歷史自然產生,才有值得思索回味的厚重韻致。

http://s14/bmiddle/001LGQGdzy79Pgcqbcp5d&690

http://s10/mw690/001LGQGdzy79PgdVTDPc9&690

http://s9/mw690/001LGQGdzy79PgfQq9y48&690

http://s8/mw690/001LGQGdzy79PgixPfxe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