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标记法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异同点

分类: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科学实验中关于同位素示踪技术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高考中热门考点。从必修一到必修二中很多实验都涉及到了这项技术的应用,比如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途径;光合作用中氧气中氧原子的来源;暗反应中CO2的转移途径,以及必修二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探究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探究中都使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但是有些学生或是老师会在同位素标记法前面加上放射性三个字,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同位素标记法是不是一个意思呢。今天曾老师就为大家解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同位素标记法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同位素?
同位素是指在由质子、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原子。
同位素示踪所利用的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及它们的化合物,与自然界存在的相应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是相同的,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质。
稳定同位素是指原子核结构稳定,不会发生衰变的同位素,如15N、18O 等;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原子核不稳定会发生衰变,发出α射线、β射线或γ射线的同位素,如3H、14C、32P、35S、131I、42K 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是指在生物实验中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一特定物质,然后利用自显影技术或液体闪烁计数器等射线测量、分析、记录仪器进行追踪的方法,它是同位素标记法的一种。
在生物实验过程中若使用稳定同位素(如15N、18O)标记,则不能用自显影等技术来显现、追踪同位素去向,只能用测量分子质量或离心技术来区别同位素。虽然也是同位素标记法,但不能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氮共有17种同位素,其中两种是稳定同位素,即14N和15N;氧共有17种同位素,其中三个是稳定同位素,即16O、17O、18O。
因此,同位素并非都具有放射性,它包括稳定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只有放射性同位素才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也不等同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仅是同位素标记法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