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评价一节主题班会的好坏

(2015-10-26 10:49:57)
分类: 教育
  如何评价一节主题班会的好坏
  
  1.主题正确、鲜明。
  
  班会的主题一般是两项内容:建构与纠偏。
  
  建构:主题班会要对学生进行做人、学习等方面的正确引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要在学生心灵的白纸上描出美丽的图画。
  
  纠偏:针对大多数学生某个时间段出现的问题,比如思想认识、学习态度、纪律、文明礼貌等方面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将学生心灵白纸上出现的墨点、败笔擦除。
  
  2.有较强的时间性和针对性。
  
  所谓时间性,是指班会要紧扣时令特点、节假日、纪念日等。
  
  所谓针对性,是指班会的目的是要解决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班里的实际,有的放矢,抓住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方面的指导和教育,这种“雪中送炭”的班会才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学生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其中。
  
  3.形式新颖、恰当。
  
  常见的形式有:座谈与讲座、演讲、竞赛、专题报告会、文艺表演、社会调查、成果汇报等等。
  
  班会形式应该由班会主题、班会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共同决定。
  
  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其中最关键的是引导学生说实话,说心里话。班主任切忌生硬说教,要切实注重学生个人心理感觉和认识的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才能真正地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4.发挥好班主任与学生的作用。
  
  主题班会要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出来。
  
  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担任导演的角色。发动学生准备班会,让学生自己去表演。整个班会不由班主任来主持,但是班主任要调控班会。
  
  学生是班会的主体。班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受到一定的教育,而学生自己参与准备的班会是学生最容易受到教育的。准备班会的过程尤其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主动参与意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在参与班会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认识会发生明显变化,他们的各种能力会得到明显的锻炼和提高。班主任或者其他教师平时苦口婆心的说教,往往都不及学生亲身的感受更能够触动他们的内心世界。
  
  虽然班会由学生主持,但是在班会的最后阶段,应该给班主任留出几分钟时间,让班主任进行简单的总结、点评。班主任总结要出彩,言简意赅,但分量要重。
  
  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处理不当,班会容易出现偏差,比如,班会变成了“罗嗦会”、“睡觉会”。班主任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是学生没有参与进来,结果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开完班会,照样我行我素。这样的班会,没有任何实际效果,是很失败的班会。
  
  5.连续性和系统性。
  
  一次主题班会无论组织得怎样好,都不能将一个问题全部解决,更不能认为一个主题班会结束,就是某个方面教育的终结,因此班会应有连续性。必要时,要对上次班会进行延续,上演班会“连续剧”,以便将一个问题全部解决,达到预期目标。
  
  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应该有系统论观念,各个学段做好各学段的工作,为下一个学段打好基础。某个学段的工作没做好,今后还得补课。
  
  6.实效性。
  
  班会内容精,形式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重视自我教育,学生能把班会课的要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班风、学风明显好转,就是一节成功的班会。如果班会课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但是除了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学生记住了几个搞笑的节目和演员,真正值得学生认真反思的内容很少,过后学生该干嘛干嘛,那么,这节班会课肯定是失败的。
  
  7.要有有效的教案。
  
  班会课的教案,不求详细,只追求简洁实用。
  
  班会课教案应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①教育目的:本次班会课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内容;
  
  ②教育方法和手段:班会课开展的形式和方法;
  
  ③教育辅助工具:运用那些辅助教育工具;
  
  ④时间安排:一般控制在40分钟以内;
  
  ⑤主持人安排:指明是学生还是班主任;
  
  ⑥班会课环节:包括内容顺序、内容安排、主持人讲话稿、学生节目名称及内容、班主任总结讲话内容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