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传统符号
拥有自创新意
-透视蜚声中外著名水墨《三国》画家张新之
本文作者: 寒
砺
一个真正的艺木术家,只要不畏艰辛走自己认定的道路,心无旁鹜脚踏实地
潜心钻研绘亊,为目标理想坦诚朴实淡薄名利,艺术成就必然出彩。-张新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新之先生作为底蕴醇厚、技艺全面的绘画人才,曾被重庆多家报社争抡着挖去担纲美编部主任。这时其漫画作品以视觉犀利、思维敏捷、爱憎分明、鞭笞丑恶、健笔快手饮誉传媒,大量作品不断在《中国青年报》、《文摘周报》、《四川日报》、《重庆日报》、《重庆晚报》等报刊上发表。他被中国漫画界大家方成、丁聪、马丁、尤路等看好,称其是具有敏锐眼光、褒眨明晰、画风独具,是拥有潜质后劲的新秀。
尽管新之先生在漫画领域的成就可圈可点,但从客观上讲,漫画路子太窄、受限太多、水平能力难以充分展示发挥。正值盛年精力充沛又拥有扎实的国画山水、花鸟和人物功底的新之先生,为不荒疏自已的艺术,他在出色干好美编部主任工作的同时,冥思苦索、努力探寻出路和突破。为纾解创新的彷徨、枯燥、苦涩和郁闷,他走进剧场释放压力。一出《古城会》,豹头环眼、燕颌虎须、粗犷鲁莽、豪放潇洒、大智若愚的张飞,面如重枣、丹凤美髯、横刀立马、神威武勇、一身正气的关云长......让他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瞬间头脑中涌现出一丝破局的灵感,自此变技换法开始在他心中蕴酿萌动。
新之先生四处收罗有关《三国志》、《三国演义》的资料,从明清、民囯的线装文言到新本白话,建国后各个时期,国内外各种《三国》图文版本、连环图画、新潮卡通、动漫画集在家里堆积如山,他宵旦不分精研细读、对比分析。反复观察品味、把玩从八方寻觅来的十多尊各种材质的《三囯》人物雕塑。在研究中,新之先生发现联合囯五常的美囯西点、英囯桑赫斯、法囯圣西尔、俄国伏龙芝、中国国防大学都把《三国演义》作为培养高级军事指挥人才必读的“军事著作”;日本松下幸之助靠一部《三国演义》指导,创造了世界五百强之一的松下电器;泰国数十年来一直把“草船借箭”作为中学课本,启迪开发学生智力......
深入系统地熟读精研《三国》后,新之先生深知这部著作之博大精深、伟大厚重、名振中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名著,其图文并茂的作品浩如烟海、不胜枚举。五湖四海、天南地北,无论男女老少,喜欢、熟悉书中段子和人物,能如数家珍、绘声绘色讲出其中情节的热衷者无以数计,可见《三国》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巨大影响和无穷魅力。鉴于此,新之先生深感选对了题材、看准了方向、走对了道路,同时也感到山一样大的压力,好在他是“弹簧”性格,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压力愈大其奋起的动力就愈强。
天下之事,无不是谋划容易成事艰难!新之先生是怎样冲破樊篱、独辟蹊径,又自创一格的呢?他深知离开传统艺术去谈创新,那是无根之木,盲人骑瞎马,尤其是从事中国国画的人,千万不可忘记历史源流,偏离了这条主线,将一事无成。思路清晰的他以敏锐的眼光博观约取、筛选对比,调动艺术智慧大胆吸纳年画的粗犷大气、朴实稚拙、色调艳丽;借鉴漫画的言简意赅、夸张写意、形象幽黙;参考石刻艺术的线条流畅、质感刚劲、大气沉稳;承继发扬国画本源的以形写神、虚实相向、厚重深邃。总之,凡有益于自己达到目标的技艺和表现形式,皆大胆筛选、不厌其烦、比较尝试。
近两千年前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系冷兵器时代、主要是在马上争夺江山,画《三国》离不开兵器战马,为画好十八般冷兵器和战马,新之先生没少费功夫。多种中国冷兵器大全一直在其案头,供其反复研习。为画好战马他不仅仔细琢磨历代名家韩干、韦晏、李公麟、赵孟頫、郎世宁、徐悲鸿的技法图式,甚至连唐太宗昭陵石刻六骏,他都进行了反复研究对照描绘,可见他对艺术的一丝不芶、挚着较真。为让自己笔下出彩,他反复尝试借鉴西画光影、造型、色彩运用,尤其上心关注摄影艺术瞬间的神韵把握。新之先生深悟老子“道中道、非常道”的含意,为此十分重视传统与创新融合,多种画技的优势互补。
新之先生温文尔雅、行事低调,但他对艺术却出奇地严谨认真,他深知虽然确定了目标,但通往成功的路却异常艰难曲折、坎坷和漫长。《三国演义》中光彩照人的英雄人物不下数十位,他们身份、地位、神形不同、背境不一,要不失传统又拥有新意表达脍炙人囗的章节,把每个英雄个性气质特色立传彰显谈何容易。但是娴熟的技巧、渊博的学养、坚韧的性格是新之先生的底气和动力,他的设计理念是风格朴实、民族气息浓郁、传统文化鲜明,接中国的地气。通过体味古今,他着重在意趣翰墨上下功夫,不厌其烦试兵器、试战马、试服饰、试面相、试眼神、试表情、试色彩、试对垒、试驰骋......分析吃透摸准每位人物的性格、形体、履历、作用、地位,分门别类、一点一滴、一步步攻艰克难,积小成为大胜。终于,一幅幅兵器交锋、战马奔驰、动感性强的肢体冲突演绎呼之欲出,激烈的战斗场景、豪迈的英雄壮歌,超凡脱俗的艺术品质、惟妙惟肖的深刻內涵,让人荡气回肠的画面脱颕呈现。这些特色独具的水墨重彩作品皆拥有鲜明的标笺、特定的符号、与众不同的印记,无论在什么场合,即使你遮掩住款识,人们也会一眼认出,这是新之先生的绘画作品。
经长时间的思考探索、不断尝试、反复比较,真乃“废纸何止三千”!其间新之先生带上画作,登门向晏济元、冯建吴、杜显清、李来源、钟纪明等技高一筹的画坛名家请教,他们对其不忘传承,破局创新的大胆之举不仅予以充分肯定,还出谋献策,使之底气充沛,作品更臻完美。自1985年开始新之先生的水墨重彩《三国》系列《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煮酒论英雄》《诸葛抚琴图》等陸续在市內外报刊发表。让人特别振奋的是1995年2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新之先生自创的水墨重彩写意画《张飞醉酒》,这是中国最负盛名的主流媒体对其作品的价值、方向、技艺、内涵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同。自此新之先生信心百倍,多年构思、积淀、蓄备的图式和画面井喷式涌出,影响不断扩大,他的《三囯》系列作品,进一步受到行家赞许,广众喜爱。
书画同源自古便是画界箴言,一个画家功底再好,若是书艺不能与之珠连璧合,其作品必将大打折扣。深谙此道的新之先生步入画坛便十分重视墨道的锤炼,为使自己的水墨《三国》与书艺相得益彰,他特意选择汉隶魏楷作为主攻方向,30多年的挚著苦习,现在他一手隶楷变体已臻炉火,终于走出前人影子,揉合成了自己独具的腔调。从此,他在水墨《三国》系列作品中惯施长款,形成诗文、书画并彰的古意盎然、浑厚大气格局,颇受藏家喜爱。最近他为一大型餐饮企业所书海潮先生撰文的丈二长联《渝水情赋》,这幅刚柔相济、遒劲洒脫,笔墨技巧老辣持重、朴拙雅致的字,配合重庆吊脚楼造型,雕刻成木匾置于大堂正中,自成一景,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南来北往客人的喜欢,纷纷在匾前合影留念。
新之先生独树一帜开创了水墨重彩《三囯》人物系列全新境界,他的成功在于紧紧抓住描绘对象的特定神情,其作品渗透着醇正的中华优秀文化、民族传统风格浓郁,拥有独特的语式和艺术标志,日益被关注看好,多次受邀到我国京津、上海、广州、南京、成都等中心城市展出,不仅囯人争相收藏,还作为文化使者走出囯门,被美英法日德韩泰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三国》迷买走珍藏。去年新之先生倾毕生之才情心力精心创作的一幅200米长的《三国英雄谱》,经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印刷成大型精装画册出版,深受民众喜爱。一位企业家见到这幅扛鼎巨制甚感兴趣和喜欢,慕名找上门,施以重金把这幅原作买走,当作传世珍藏。新之先生的水墨重彩《三国》自成功推出30余年,他为中国传统文化推陈出新,让中国优秀文化扩大影响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作者为原《重庆时报》社长
张川耀(寒砺)是其笔名
全文约3000字
2017年4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