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寻访浙江松阳石仓古民居村落】

标签:
寻访松阳古民居村落石仓松阳宋体古民居 |
松阳石仓古民居建筑均处于石仓溪(自东南而西北贯穿其中)两岸的山坡地上,背山面水,泥墙黛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这种建筑格局,一是地形使然,二是(民间风水俗称)东西向可纳财,因南北属火水是要避之的;背山可挡冬季之寒风,面水可迎夏日之凉气,缓坡可免涝淹之患,形成一个良好的小气候的居住环境。可谓因地制宜,得天独厚,自然天成。
松阳的石仓古民居以木构架为房屋骨架,构架大体有抬梁式(迭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抬梁式构架上承梁,梁上承檩,檩上架椽,用以负担屋面的重量。大型的建筑如官僚、富商、地主的住宅,多用抬梁式的屋架。我以前到过浙江东阳县的卢宅、富阳县的龙门镇、还有诸暨县的斯宅“千柱屋”,所有古建筑均为硬山顶,泥墙青瓦,内外门楼均有高昂的马头墙,门框均为石质;
松阳石仓每座古民居内的正堂上方都有《宝月卿云》《威凤祥麟》《宜家受福》《璧水储英》《义方教子》的牌匾,不同的是,有的是嘉庆年间的,有的是道光年间的,有的是同治年间的,有的是光绪年间的。它们外观森严、布局强调对称,内部排场豪华讲究。每座民宅面积都在 1000平方米以上,大的有3400多平方米;都有大小不一的庭院,大的200多平方米,小的也有五、六十平方米。庭院以中轴线对称建筑为主,中轴在线二至三进四合院格式建造。建筑面阔,有三间、五间、七间、九间不等,两侧的附屋,宽畅舒适。附屋总的面阔,基本与主建筑通进深相同;建筑立面构成前低后高,两翼拱卫的中轴轮廓线,使建筑有主有次,有藏有露,有空间秩序感。还有的普通百姓的民居是采用穿斗式木构架为房屋骨架,是柱子承檩,檩上架椽,檩下柱子落地,直接承担屋面的重量。穿坊把檩柱和中间的柱子连接起来,用来保持房屋立柱的稳定,不直接承担屋面的重量,穿斗式木构架对不同的地形有很大的适应性,无论是坡地、水边、路边所常见的长坡顶、吊脚楼、过街楼等等,基本都采用穿斗式木构架,为多数百姓民居所利用和接受。可以说这样的建筑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极为罕见,无疑这是民间建筑艺术的瑰宝。这批石仓古民居建筑在群山环抱中静静安睡了数百年,古朴厚重,堪称江南民居的典范。 这是一处掩埋在历史风尘中的国宝,蕴涵着巨大的文物价值。
松阳石仓素有浙南桃花源之美称,因保存古民居而出名。据说这是一个有着二百七十多年历史的阙姓氏村寨。传说这地方原先是没村子的,在明代时,忽然从福建那边来了一拨姓阙的人,他们在这儿大兴土木,盖起了气派的房屋,从此生根落地。如此看来,石仓本地的先民是带着财产来的吧。这拨姓阙的人,由于经济条件不赖,就培养子孙们勤奋读书,历朝以来出了不少进士、贡生及秀才等人物,可谓光宗耀祖了,那房屋就愈发造得好了,从此古民居的历史痕迹在这里浓缩了,静静的撒落在田园松阳的土地上。
我没有去更多的了解石仓的历史。待以后有机会再慢慢品味这个古老的村寨。我可以庆幸地说:“石仓古民居群大多能保存下来,实在是因为它地处浙西南山区的贫穷落后,还有石仓阙氏后代对祖居的珍惜和守护。”如果松阳石仓早年经济发达,村民早已将旧屋拆除建新房了。不是吗,运河边的那个古镇,上个世纪大拆搭建,建起了不伦不类的现代城镇,如今到了21世纪,看到人家古镇来钱,于是又开始大拆大建,建起了一大批假“古董”,为了发展旅游的商业用房还动迁了一批原住民,(为此,我曾经在杭州日报上发表过对它的评论)一度让人啼笑皆非。
目前松阳石仓,古民居保存相对完好的大约只有十几处,为明代、清代建筑,木结构为主,里面大都居住着一些老年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谋生,也有的是到大城市读书去了。我拜访了阙金寿, 男、 58岁 (老宅的第九代传人); 阙求才, 男 、75岁(老宅的第八代传人)两位老人。他们的后代有的去北京上大学毕业后工作定居在那里了,有的去外地打工了,平时不“常回家看看”,只是到了过年节了,才回家来探亲团聚。
眼前的石仓古民居似乎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惊叹,当那饱经风霜的古宅,带着被风雨侵蚀、斑驳痕迹的马头墙,连同父母年逾古稀的脸庞一起,缓缓地从照片中浮现出来的时候,而感到的只是一种历史的沧桑,和一种岁月的凄凉罢了。然而,那执着的守,殷切的护,都化作一句轻浅的:“孩子累了,就回家来吧。”
——用心灵去倾听松阴溪水的低语呢喃,用智慧去演绎人文松阳别样的精彩。
二零一二年六月八日子时
于杭州德胜东村望远楼灯下
2.松阳古民居-《宝月卿云》http://s16/middle/6099c3e9gc2fa91aba0af&690
3.松阳古民居-《福自天中》http://s11/middle/6099c3e9gc2fab549c4ea&6905.第一进,门上砖雕《宝月卿云》的门额和两边的兰花凳上的太湖假山石,还有两边的厢房,形成了外观森严、布局对称、内部排场豪华讲究的住宅。
http://s4/middle/6099c3e9gc2fabcef7cc3&690
7.《宜家受福》匾额的厅堂里堆放着扬稻谷的木制农具和自行车。http://s5/middle/6099c3e9gc2fac1910d24&690
8.每个天井的中间为卵石拼花铺设,四边均为条石切成,形成沟壑利于屋檐落水,和雨水的排涝。设计极为自然合理。(1)http://s16/middle/6099c3e9g79e5e09e68cf&690
9.每个天井的中间为卵石拼花铺设,四边均为条石切成,形成沟壑利于屋檐落水,和雨水的排涝。设计极为自然合理。(2)
http://s2/middle/6099c3e9gc2fac91ba701&69010.两侧的附屋的紧紧依靠正门的山墙,顺势在的附屋屋脊上型造五重叠马头墙既实用牢靠又装饰美观。
http://s2/middle/6099c3e9gc2facbb9d5a1&690
11.两侧附屋面阔基本与主建筑通进深相同主要用来作储藏间,或厨房或厕所。
http://s11/middle/6099c3e9gc2fad07c5a5a&690
12.天井的两侧为附屋,或为储藏间,客房。
http://s12/middle/6099c3e9gc2fad32d5ffb&690
13.堂前上方悬挂着褪了色的《璧水储英》金字匾额
http://s11/middle/6099c3e9gc2fad5b5455a&690
14.厅堂的地上有序地码放着种过香菇的废弃菌棒,干燥后用来做柴火即划算又生态。http://s13/middle/6099c3e9gc2fad8cead6c&690
15.房屋的抬梁式木构架-柱.梁.檩.椽(1).
http://s15/middle/6099c3e9gc2fadb22259e&690
16.房屋的抬梁式木构架-柱.梁.檩.椽(2).
http://s10/middle/6099c3e9gc2fadf2f4809&690
17.宅第建筑的各种木构件上都有精美的木雕,并且形成较完整的体系,如牛腿、琴枋、几、拱、斗、桁梁的屋架装饰。(1)
http://s13/middle/6099c3e9gc2fae1dedcbc&690
18.宅第建筑的各种木构件上都有精美的木雕,并且形成较完整的体系,如牛腿、琴枋、几、拱、斗、桁梁的屋架装饰。(2)
http://s14/middle/6099c3e9gc2fae49bdadd&690
19.宅第建筑的各种木构件上都有精美的木雕,并且形成较完整的体系,如牛腿、琴枋、几、拱、斗、桁梁的屋架装饰。(3)
http://s6/middle/6099c3e9gc2fae74aa7b5&690
20.主厅堂的天井为条石镶嵌砌成,层次错落,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历经百年沧桑,依旧完好无损。
http://s9/middle/6099c3e9g79e5e4224e58&690
21.门窗装饰的天头、锁腰板、窗棂的构件上都有精美的木雕。http://s2/middle/6099c3e9gc2faecb70e71&690
22.其中一个为《五柳堂》的厅堂前是供奉佛祖的牌位。http://s8/middle/6099c3e9gc2faef6e8097&690
23.后天井的兰花凳上的盆栽兰花和植物长得郁郁葱葱。
http://s16/middle/6099c3e9gc2faf50b01df&690
24.附屋板壁上挂的蓑衣是男女有别的。http://s10/middle/6099c3e9gc2faf93b6259&690
25.墙角边的牲口喂食,用的石槽是一种岁月的印记。http://s14/middle/6099c3e9gc2fafdce86ed&690
26.这个侧屋原来是明代的建筑,听阙求才老人说是他的太公的太公住过的。http://s12/middle/6099c3e9gc2fb00a7048b&690
27.这个是阙求才老人的厨房,也是明代的建筑。http://s5/middle/6099c3e9gc2fb0d9578f4&690
28.住在附屋的闕求才今年75岁,已经是老宅的第八代传人了。http://s6/middle/6099c3e9gc2fb1ea615f5&690
住在老宅68岁的阙金寿已经是第九代子孙了,如今他的儿女已经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了,每年的春节才能回家来和老人家团聚。
http://s3/middle/6099c3e9gc2fb3b025952&690
30.阙大伯也是住在老宅的第八代传人,今天下雨是耙田插秧的好时机,刚刚吃过中饭就披上蓑衣下田去了。
寻访松阳石仓古民居攻略::
1. 从云和县城去石仓搭乘开往石塘,金村方向到松阳的中巴车,石仓没有停靠站,只要说是去:下宅街或六村就行了。中巴车随叫随停。
2. 石仓古民居比较分散,靠近云和的是蔡宅,全部看完要徒步较长的时间。
3.
石仓古民居距松阳县城25公里,车费约6~10元,时间约一小时。
4.从云和到石仓,是盘山的“村村通”的柏油马路。自驾车要小心行车,注意会车避让,安全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