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转会葡萄牙不成,陈志钊愤而将矛头对准南昌俱乐部,个中细节无从得知,但我们不难判断,是俱乐部从中作梗搅黄了这笔买卖。为赴海外踢球与俱乐部翻脸,陈志钊不是第一个人,此前已经有周海滨这个先例,只是,与17岁就入选国家队的大腕周海滨相比,陈志钊是去年才在中超联赛中出人头地的,所谓人轻言微,他要和南昌俱乐部掰这个腕子,恐怕有些力不从心。
据说,南昌方面一开始并没有把陈志钊去海外试训的事太当回事,以为这只是他要求加薪的一个手段。以陈志钊去年一年的出色表现,他应该有和俱乐部博弈的本钱,但他在这件事情上有两处短板。一是陈志钊此前籍籍无名,去年刚刚打响了个人品牌,不过毕竟他没有入选国家队的经历,在身价方面无形中会受到很多影响;二是陈志钊是广东籍选手,若放在20年前,这位异军突起的小将肯定会有很强的人脉,因为那时候广东是中国足球的重要派系,现在不同了,各俱乐部的“话事人”中,无论是总经理还是主教练,广东人几乎绝迹,没有人会去罩着他。所以,在这场博弈中,陈志钊注定不会成为赢家。
至于孰是孰非,也是一笔糊涂账。在陈志钊看来,去年他在联赛中打进10球,是整体实力偏弱的南昌队的头号保级功臣,自然应该赢得俱乐部的大腕级尊重;但另一方面,陈志钊本属于草根球员,是南昌俱乐部给他提供的这个平台,才让以惊艳表现赢得关注,可以说,是南昌俱乐部捧红了他,否则,谁会知道这个名字。从俱乐部的角度考虑,自己辛苦培养的球员怎能随便拱手让出,因为现在的中国球员,即使赴海外踢球,也是卖不出身价的。
浐灞俱乐部当年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当红小生于海被荷兰球队相中,浐灞处于为球员个人发展考虑的一贯策略,大度地予以放行,当时因为和于海之间的产权并不明晰,浐灞甚至没赚到钱。一年后,受重伤的于海返回中超,当时有不少俱乐部向他伸出橄榄枝,于海义无反顾地返回了陕西,此后一路顺水顺风,当上国家队头号射手,如今成为浐灞队的肱骨之臣。这就属于“你有情、我有义”,这几年,中国球员社会形象不佳,但这点仁义之心还是有的,不过,这只能算是中国足球的特例了。
前一篇:王云加盟大连的三个谜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