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Made in China”的喜和忧

(2010-04-07 22:42:48)
标签:

义乌小商品城

made

in

china

世界的工厂

杂谈

分类: 随想

一大早我从北京飞到杭州,又花了两个小时乘大巴赶到世界的“中国小商品城”义乌。下午两点半开始“进城”逛到五点钟大多数店铺开始打烊。在“城里”马不停蹄地两个半小时的走马观花,加上一大早积攒下来的旅途疲劳,晚饭和朋友吃饭的时候,眼皮都有些抬不起来了。

 

虽然我还没逛完,明天还计划再逛,可是,如果现在让我评价一下这座小商品的“城堡”的话,我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商品巨多重复,规模庞大杂乱,管理欠缺章法”。

 

首先,小商品城里的商品应有尽有。不光陈列着国内超市里常见的日用百货,连香港和日本市场上的许多常规商品,也能在这里找到。中国制造的产品越来越精美质优,实在令人振奋。提到中国是世界的工厂,以前概念并不十分清晰。来了义乌,我深入体会到了“Made in China”的真正内涵。

 

一只设计精美的保温水瓶,在这里只批三十多块。可是同样的东西,在日本的零售市场上却卖160块。一把多刃剪刀,在这里批9块,可在日本,零售价高达130块。两种产品,源头与零售地的差价分别是五倍和十四倍。这些利润,都流到哪里去了呢?在“Made in China”的背后,我看到的是,中国源源不断地廉价消耗着自己地上、地下的资源,污染着自己周边的生活环境,廉价地驱使着成千上万的农民工兄弟们。我们以这些沉重的代价,换来的是什么呢?是逐渐下滑的美元价值?是边贪婪上“Made in China”的低价,边指责中国污染了他们周边环境的无情无义的发达国家国民们的指责吗?我们为了“Made in China”付出如此巨大,无非是为了维持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稳定,却遭来其他国家的诸多非议。试想,没有“Made in China”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安定,全球的劳动力市场能保持现在的稳定吗?上乘的质量是厂商必备的条件。“Made in China”究竟从什么地方让我们引以为自豪呢?

 

其次,小商品城规模虽然庞大,可是类似产品的重复陈列比较严重。就拿剪刀来说。在“五金厨卫”的楼层约有数百个铺位,其中摆放剪刀的占了约80%。每个铺位基本上是厂家的直销点。而且剪刀的设计款式大同小异。也就是说,这个“五金厨卫”的楼层里,浓缩了数百家生产剪刀的工厂。这数百家生产厂商在这个弹丸之地为了维持自身的生产规模,每天进行着激烈的价格竞争。这种行为,使得国外的买家掩口偷笑,令到国内供应链苦不堪言。我认为这种让过多的厂商云集一地竞相争夺订单的做法,不能算做明智的做法。这样做法的结果,将导致制造商正常利润的下降,得不到商业诚信的迅速提升。

 

最后,我感觉小商品城的管理和“世界工厂”不太相称。商品城的每一层几乎都是无边无际的庞大,可是,访客想了解一下自己所在楼层的详情,却找不到向导咨询,给人一种掉进迷魂阵的感觉。尤其接近下午五点之际,朋友让我到“西大门”等候,可是在找不到向导的情况下,我问了五个人,得到了五个不同的回答。结果害得我跑到了第二期的西大门,而朋友却在第一期的西大门苦苦等候。最后,我不得不花十块钱打了一辆摩托车,总算见到了我的朋友。

 

“义乌小商品城”,我向往了好几年。今天我终于站在它的面前领略到它的风采。“义乌小商品城”属于中国迈入小康社会的一个过程和阶段。虽然它有诸多的不尽然,可是它带动了无数个行业和产业的共同发展。中国在不断发展,义乌也将不断地完善。我希望五年后再访义乌。那时的义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