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们的友情和父辈间的交流

(2010-03-10 02:17:01)
标签:

孩子的朋友

友情

父辈间的交流

缘分

教育

分类: 孩子的教育
在回日本前,我大儿子在北京日本人学校初中的同一个年级里,交了一个要好的朋友,叫泽君。他们俩后来一起参加了篮球队,两人篮球打得越来越棒。他们俩有着相似的经历:在日本出生,家庭教育以中国方式为主,从小就随着父亲离开日本到中国生活,共同的经历,造就了深厚的友情。
 
我大儿子回到日本以后,一直和泽君保持着联系。泽君今年也回到了日本。虽然他们住在不同的地方,可联系一直没间断。孩提时的交情,基本上都能持续一辈子。这的确太令人羡慕啊。
 
在日本,教育孩子基本上是母亲的责任,大部分的父亲不参与对孩子的管教,只管挣钱。日本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因为缺少父亲的管教,大多数人存在着浓厚的母系情结,细腻而缺少刚阳之气。中国的教育方式,是父母双管齐下,因此,父爱和母爱在孩子身上,特别是在男孩子身上,表现的比日本孩子均衡。
 
中国的父亲在管教儿子方面,表现得比较热心积极。在一次处理各自孩子的问题时,我和泽君的父亲相识了。我们隔一段时间就聚一次,边喝酒,边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在我儿子和泽君的友情越来越深的同时,我和泽君的父亲也开始有了一见如故的感觉。
 
今年春节前,我和泽君的父母在寒冷的北京再次相聚,我们就如何教育处在青春期的儿子,整整交流了4个多小时。其后虽然酩酊大醉,可是次日仍然记忆犹新。孩子之间的友情,加上双方父母之间的亲密交流,这种教育方法,我从中受益匪浅。
 
我和泽君的父亲都有这样的共同看法:日本的孩子虽然表面上很有礼貌,可是性格多孤僻冷漠。这是因为日本人不主动相互交流,这对孩子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同时,日益发达的电子游戏,把孩子禁锢在各自的家中,他们光顾着达到玩具商给他们设定好的目标,而无暇和朋友们进行户外活动。而在中国,人们重视实际的交往,人们可以通过这种交往感觉到一种热情。这一点,在日本很难体会得到。正因为这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决定带大儿子回国。泽君的父亲和我的想法很接近。而泽君自己也正在为自己的将来进行着选择。因此,我们决定让孩子们见见面,相互取长补短。为此,今天我和泽君的父亲在视频上聊了将近两个小时。
 
我的大儿子和泽君的友情能够持续将近四年,这是两个人的缘分加相互努力的结果。作为他们的父辈,我们能够围绕着共同关心的主题而变成好朋友。我相信,我们的儿子们一定会觉得这也是他们双方努力得到的成就吧。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