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车轮上的“夺命陋习”

(2013-01-08 14:30:49)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随想

车轮上的“夺命陋习”

NYS转载

 

“闯红灯将记6分,不挂号牌或遮挡号牌的一次就将扣光12分……记分项由38项增加至52项……” 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交规”严字当头,这无疑是对交通违规违法者抛出的一记重拳。据统计,交通事故中人为因素占90%,每一个交通陋习的背后可能就是一场车祸,而每一场车祸的背后都是血淋淋的数字与伤亡!
 
特邀专家张金换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主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安全技术分会秘书长。
 
数字聚焦:
平均每天约有200人死于车祸
根据公安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2.33亿辆,其中汽车1.14亿辆,全国机动车驾驶人达2.47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86亿人。机动车增多,大量汽车进入家庭给老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增多的烦恼。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每年发生400万起,死亡人数7万左右,受伤人数约30万,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
一个陋习,可能导致一场车祸,从而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驾车陋习是车祸频发最大原因
“有关数据显示,几乎有90%以上的交通事故是由驾驶人的违法行为直接导致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很好地遵守交通秩序,有良好的开车习惯,可以避免95%以上的恶性交通事故。然而透过事故不难看出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交通违法行为较为普遍。”采访中,张金换教授这样感慨。
而在2012年国庆双节期间,交通事故报案以车险案为主,数量达30015起,占到保险报案总数的97%。从造成的经济损失看,全部保险报案估损金额为1.09亿元,其中车险损失估损金额为1.04亿元。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新交规的制定。
 
安全带是一条“保命带”
 
镜头1:
未系安全带 婚礼路上3死2伤
这起车祸被称为“杭州婚礼门事件”,出车祸的是一辆赶往婚礼现场的广州本田雅阁轿车,除了司机何先生,那辆迎亲轿车内还坐着三男一女,排在整个迎亲车队的尾部。
当日下午2时10分左右,轿车行至一处收费站,由于前面的车辆是本地车,有统缴卡,过收费站时无需停车缴费,而事故车辆没有统缴卡,因此需要停车缴费。
过了收费站之后,当事车高速追赶前面的车队,在离收费站约1.8公里处突遇一条黄狗自右向左横穿马路,司机避让不及,轿车向左前方滑行约50米后,右后门部位剧烈撞向路中间坚固的水泥隔离墙,巨大的撞击力使车身断裂,汽车安全气囊打开。
在这场事故中,由于驾驶员系了安全带,只是受了轻伤,副驾驶员受重伤。后排3个年轻人由于没有系安全带,被抛出车外,一位当场死亡,两位重伤,并于当天晚上和第二天不治身亡。
 
镜头2:
系了安全带 他成了唯一幸存者
事情已经过去两个月了,李振仍旧不愿说起这件事,他的内心充满了愧疚和悔恨:“原本高高兴兴出来的4个人,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个。妻子没了,好朋友夫妻俩也没了,我当时怎么就……”
2011年3月,李振驾车带着妻子和好朋友夫妻俩到学校去看孩子。他没想到,因违规变道和一辆大货车撞到一起。车祸中由于只有自己一人系了安全带,他成了车上唯一幸存的人。
“如果车上的其他三人系了安全带,副驾位上李振的妻子就不会被摔出车外,后排两个乘坐人员可能也有更好的结果。”办理此案的巡警感慨,“在事故发生时,安全带可能成为大家的保命带。就像李振一样,因为系了安全带,他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数字警示:
系安全带可使生还几率提高60%
据交管部门统计显示,高速公路系安全带,遇可能致死车祸可使车内人员生还几率提高60%;正面撞车时可使死亡率减少57%;侧面撞车时可减少44%;翻车时可减少80%。
而安全带的防护作用主要是:可防止驾、乘人员抛出车外;还可在对抗撞车时减速,使驾乘人员不致与方向盘、仪表板、挡风玻璃等二次撞击。
 
权威解读:
选择“安全带卡扣”等于选择一条自杀路
新交规规定,不系安全带,记2分,罚100元。
安全带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汽车生命带,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这个对乘员安全至关重要的装置被很多车主用安全带卡扣来替代。
简单来说,安全带卡扣就是为了解决“不系安全带而发出提示音烦恼”的替代工具,它占用了安全带插销本该使用的位置,却把乘客的安全抛至九霄云外。很多车主认为,使用“安全带卡扣”是将身体从安全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的一个小工具。殊不知,这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已经给驾驶带来了危险。
很多惨痛的交通事故让人们认识到了安全带卡扣的危害,然而这个“不太光彩的发明”还是受到了很多“糊涂司机”的青睐。
激烈碰撞会致乘客像子弹般冲破车窗
张金换教授说,很多人都有开车不系安全带的习惯:一是觉得安全带有束缚感,系上不舒服;二是觉得只有驾驶员才系安全带,副驾驶和乘员没必要;三是认为在市区速度不快,没必要系;还有的驾驶员根本就没有系安全带的意识,对自己的驾驶技术过于自信。
“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 张教授说,“在车祸发生时,车内人员受到的伤害主要是二次碰撞造成的。对于前排人员来说,如果没有安全带的约束,会撞到仪表板上,撞到前挡风玻璃上。对于后排来说危险也是一样的,不使用安全带,一旦发生事故,也会在车内碰到其它东西,甚至可能飞出车外。另外,在汽车发生翻滚时,如果不系安全带,乘员就会像玻璃球一样在车内翻滚。”
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工作人员通过模拟的事故场景对比了系了安全带的司机的状态,可以清楚地看到,当高速碰撞发生时,未系安全带的人像一颗子弹一样迅速向前飞去,离开座位冲破玻璃,而系了安全带的人明显受到了来自安全带的固定和保护。
 
 
开车发短信等于“无人驾驶”
 
镜头1:
驾车掏电话分神夺人命
“滴滴滴……”听到手机声响,王智一边开车一边低头从口袋里掏手机。然而他怎么也想不到,几秒钟的工夫意外就发生了——汽车冲到左侧马路沿处,直接撞上了一位骑电动车的老人,由于伤势过重,老人当场死亡。
这起交通事故发生在2012年夏天7月14日凌晨,当车主王智发现那位老者已当场死亡时,他吓得浑身颤抖,确认没人发现后驾车逃逸。
巡警大队接报后立刻展开侦查,在案发现场,只有一辆电动自行车和一个轿车左前方后视镜以及因伤势过重当场死亡的老人。案发19个小时后,警方将肇事者王智抓捕归案。
 
镜头2:
刹车灯在那一刻万分刺眼
“以我看来开车最危险的敌人不是开快车,而是分神!”说起开车打电话带来的隐患,老司机黄立涛深有体会。
“记得一次手机响了,我低头想看一下谁的电话,等看清楚了打开接听时,一抬头,前车火红的刹车灯显得那么刺眼……”
最近还有一次:黄立涛驾驶着自己那辆本田轿车在路上行驶时,放在驾驶座旁的手机骤响,他赶紧去拿手机接听,结果,“嘭”的一声撞上了前方一辆奥迪轿车。恰好奥迪轿车驾驶员正准备上车,被突如其来的一撞吓了一跳,黄立涛也早已是一身冷汗。
“开车的时候千万不能走神!”从那之后,黄立涛开车的时候再也不接打电话了。
 
数字警示:
打手机大脑反应比酒驾慢30%
数据显示,驾车接打手机会干扰驾驶人听觉系统,使驾驶人注意力下降20%至70%,刹车时间减慢18%,妨碍驾驶人对路况及周围环境的观察判断,令驾驶人反应变得异常迟钝,严重影响驾驶人判断车辆方向和其他事物距离。驾车时拨打或接听电话,驾驶人的大脑反应会比酒驾还要慢30%。
 
权威解读:
打手机致事故的风险性高出4倍
新交规规定,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和发短信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的,一次记2分,罚100元。
生活中很多司机都会驾车接听或拨打手机,他们认为,虽然打电话会分散注意力,但只要小心也就没什么不安全。
近年来,驾车打手机排在交通肇事原因前列,引发后果呈加重趋势。研究表明,驾车接打手机致交通事故风险性比正常高出4倍,追尾增加两倍,有70%致命交通事故是驾驶人注意力不集中所致。
开车发短信死神随时来临
更有甚者,很多司机经常一边驾车一边发短信、发微博。其实,正如酒驾带来的危害一样,开车发短信、刷微博也是一种主观故意的放纵,驾车时稍一分心,就可能造成车祸。
很多人认为在城市中开车速度不快,即使撞上也不会对生命产生危险。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两个车都以40公里时速行驶正面碰撞,碰撞速度能量就相当于80公里的时速。这种速度碰撞,如果没系安全带,后果会非常严重。
而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运输学院的一项调查发现,司机边开车边发短信时,发生车祸的概率是不发短信时的23倍,而打电话是2.8倍。
电话内容也会影响驾驶人心理
同时,驾车接打手机很影响驾驶人心理,打电话时喜怒哀乐往往使驾驶人心情不安情绪激动,人为引发交通安全隐患。
驾车接打手机还影响道路通行效率,因驾驶人视觉功能减弱,车速自然下降,特别是道路交通拥挤时常会碰撞。
例如,一辆小型机动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看一条短信眼睛平均离开路面时间为2秒,则意味着每低头看一条短信,30多米的距离处于眼睛离开路面行驶状态,危险可想而知。总体看,开车打电话风险高于酒驾。
 
聚焦新交规
10月8日,公安部修订发布了《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对校车、大中型客货车、危险品运输车等重点车型驾驶人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了记分分值,记分项由38项增加至52项。新规定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焦点一:闯红灯记6分罚100元
新交规中规定,驾驶机动车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的,一次记6分,罚100元。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2012年1月至10月,全国因闯红灯肇事导致交通事故4227起,共造成798人死亡。在导致道路交通事故最多的违法行为中,违反交通信号位居前10位。新规定对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了处罚分值。虽然对闯红灯行为的处罚是刚性的,但对闯红灯行为的认定则是弹性的。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交管部门将按照执法程序进行核实和纠正,如果是司机为了紧急运送病人等特殊情况闯了红灯,除了通过法制员审核等形式在前期予以纠正外,当事人还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渠道申诉解决。
 
焦点二:超速50%将扣掉12分
原规定分两档,超速50%以上为6分,50%以下为3分。由于超速驾驶成交通事故原因之一,新规分3档,而且给予更严厉的处罚。对超过规定时速50%的将扣12分。
 
焦点三:故意遮挡号牌扣12分
新交规中,对未悬挂或者不按规定安装号牌、故意遮挡污损号牌等违法行为,处罚由原来的记6分提高到记12分。故意遮挡号牌危害很大,司机故意遮挡号牌后,往往毫无顾虑地在公路上随意闯红灯、轧黄线、超速行驶、逆向行驶、违法停车、违法超车,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这项处罚规定中,“故意”两字最关键。有的车辆遇上雨天,泥水溅到车牌上,这样的情况就不算故意遮挡号牌。有的车辆遭遇车祸,车牌被撞坏,未来得及修理,也不算“故意”。
 
焦点四:酒后驾车变“马路杀手”
新规定指出,如果酒后驾驶营运车辆,则5年内不得申领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车辆则10年内不得申领驾驶证。亲友聚会往往以酒助兴,虽然驾驶员朋友们对酒后驾车的危害都有一定了解,但不少人认为自己酒量大,喝半斤再开车也没事儿。但实际上,不是酒量大的人血液里的酒精含量就比酒量小的人少。大量饮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会跟着上升,酒量大的人即使感觉不到醉,也有可能早已达到酒驾或醉驾程度。
 
记者手记:
“要命”的陋习
一个好习惯可以让人终生受益,而一个坏习惯也可以令人后悔莫及。对于各种“交通陋习”,应该说绝大多数人都明白是不对的,甚至是深恶痛绝的,可思想上的“知道”却未必行为上能“做到”。现实中,“没事儿”的观念酿成了太多的惨案。
毋庸置疑,全民汽车时代缩短了距离,带给我们方便与快捷,但随之产生的交通问题也不容忽视。细究之下不难发现,大多事故的出现仅仅是因为驾驶者非常细小的驾车陋习。这些陋习看似不起眼,但却有可能成为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驾驶人员出于“没事儿”的侥幸心理,对安全驾驶的细节问题不够重视,对安全规定置若罔闻,最终因大意导致不幸发生。
驾驶人告别陋习,文明驾车,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生命的敬畏。
期待2013年新交规的实施,能让我国的交通文明向前迈进一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