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心情,调理我们的胃
NYS
高兴时大吃大喝,不高兴时少吃甚至不吃,我们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承受的压力和焦虑理直气壮地转嫁给我们的胃。你有过这种过激的行为吗?而当胃病成为贴在我们身上一张撕之不去的标签时,我们才会醒悟——胃也是需要呵护与调理的!那么,如何调理我们的胃才最合理呢?一起来看看吧!

胃病其实是个非常笼统的称呼,我们常说的胃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性胃溃疡、胃癌等,这些疾病虽然症状不一定相同,却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共同的诱因—生活方式。例如为赶上班而不吃早餐、带着空空的胃等红灯;想瘦身而不顾胃的抗议刻苦节食;平时“三餐不济”却在周末的聚会中毫无节制地大吃大喝;喜欢吃油炸、腌制食品超过新鲜食物;早上洗漱完毕,先来一杯黑咖啡提神……处于不良生活方式中的我们,就像养在一个不洁鱼缸中的鱼,身处险境却毫不自知。
我们其实通过网络或书本或其他宣传途径都能够得到以下这些跟胃有关的知识:长期吃腌制、油炸食品容易导致胃癌;过度饮酒、抽烟跟慢性胃炎和消化性胃溃疡有直接关系;不规律的进餐可能扰乱胃的正常消化吸收。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也许并不会一开始就给你点颜色看看,却很可能成为胃病的隐患,变成一个潜伏的炸弹,在你毫无提防的时候攻击你的身体。并且,从中医角度说,食物对胃起的作用,还要视个人体质属寒凉抑或湿热而定;而从西医角度说,事情则变得简单多了。凡是新鲜的食物,比如新鲜的鱼、肉、鸡蛋、蔬菜,都是对胃有益的;而腌制或油炸的食物,比如咸鱼、培根、火腿、咸肉、炸鸡腿等,对胃都是无益的。
我们还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心情愉悦的时候,食欲会比较旺盛,吃得也会比较多;而当我们心情不快甚至抑郁的时候,再美味的食物在味蕾间也会魅力尽失—这些,其实都是因为我们把承受的压力和焦虑的情绪转嫁给自己的胃。
据专家介绍,中枢神经系统跟胃肠道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时候,出现胃病症状的原因跟情绪有更大关系,而不是饮食或者其他环境因素。 我们身体的指挥官—大脑负责接收来自身体各方面的信息,包括疼痛、温度、触压等基础感觉及听觉、视觉、进食等意识,并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然后指挥相应器官行使各种不同的职能。而当人处于恐惧、紧张、忧虑之类的情绪中时,大脑皮层由于其兴奋点集中于情绪,对周围神经的感觉敏感度降低,相应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也会下降,使胃酸分泌和胃部的血流发生显著改变,让胃出现一些不适,严重的还会发生溃疡。
所以,不要让我们的胃成为装载负面情绪的容器。要想安抚好我们的胃,先要懂得安抚我们的情绪;而要想胃更加强健,那么就要学会如何养心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