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有序环境创设的情况反馈
(2012-09-26 08:23:45)
标签:
教学教育 |
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每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家,老师们就跟家长一样应该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干净、安全、有序的环境。一直以来我们都要求班级参照5S管理的模式,给孩子创设一个有序的教育环境,一个共同生活并能培养能力的场所。本阶段班级情况反馈如下:
优点:
1、每个班级用橱子做隔断,做出固定的区域。
2、材料架基本上能标饰,每个物品都有自己的家,有的班级采用了卡通图片,有的班级与数字、图形、颜色相结合提示幼儿的习惯养成,在有序的背景下赋予一定的教育价值。
3、班内无死角,家具摆放基本上合理,较整齐。
不足:
1、
2、标志类的缺乏卡通性、美观性。
3、各个区域缺乏进区标志。
4、个别班的材料架与区域没有对应。
5、个别班级还张贴有“庆六一”的背景等没有清理。
6、有序的环境创设覆盖面太窄,大部分班级只在材料架上体现了有序,其他方面没有。
7、个别班级室内墙面环境很陈旧,有的作品已破碎,没有更换。
根据以上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一、
有序环境创设不要仅仅局限在材料架上,对室内、室外、卧室环境的全面考虑:
1、有趣的进区标志(插卡、小脚丫等),有效的解决进区与进区人数的问题。老师们在创设的时候把进区人数的规则与进入哪个区域有效地结合起来。
2、图文并茂的区域规则,如:在图书区(菠萝家),幼儿画了两幅图,一幅是幼儿在看书的图(在图的下方用文字写着“小朋友一页一页看书,慢慢翻”),另一幅是两个小朋友在抢书(在图的下方用文字写着“小朋友不要抢书”),再用纸剪一个用手指挡在嘴巴上的图示标记(旁边写着“安安静静地看书,不能大声喧哗”),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区域活动的常规问题。
3、材料厨必须与区域活动对应,便于幼儿自主去放材料。材料盒在架子上要有明确的标饰,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收放操作材料的常规,在操作盒的两头贴上标记,同样的标记也粘贴在操作柜上,使幼儿用完操作材料后会主动地把操作材料送回家,这样不仅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收放操作材料的好习惯,而且还在自然而然中学会了对应与匹配。
4、发挥一日生活常规标志的作用,在幼儿园的许多地方可以设计常规标记,引导影响孩子自觉遵守常规。如:在走廊门口设计两条不同颜色的线条,并用箭头来指示幼儿进出路线,避免碰撞;在卫生间里面,我们设计了醒目的黄色等待线,并在墙上张贴了幼儿设计的“不推不挤”的图夹文标记;在门口处设计小心夹手的安全标志,在保温桶的旁边设计张贴小心烫手的安全标记,在保温桶的前面,贴着两个小脚印;在放卷纸的挂袋与垃圾桶的上方墙面上布置幼儿设计的“爱清洁、讲卫生”提示图,同样是以图与文字相结合;在活动室进门的显眼的位置,张贴有一辆“值日快车”,上面贴有幼儿的自画头像;在电源处设计“小心别碰问我”的安全标志;在衣服厨旁边设计叠放衣服的方法步骤图等等。一日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些不起眼的标饰,才会让孩子们和老师井然有序地学习、生活、工作。
5、教师用品的有序化,在办公桌处、钢琴上等地方设计上提示老师注意的标志等等,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为孩子们做好榜样。
二、
在有序环境创设的时候,根据各年龄段的要求,采用适合本班大部分幼儿的发展需要的方法。
材料架粘贴标饰时可数字、几何图形、各种图案、物品分类相结合。1、小班以水果、蔬菜、动物、数字与代表物品的图案结合;2、中班以数字、几何图形、颜色等相结合;3、大班数字、汉字、图文并茂相结合。
美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情愉快,教师在环境创设时在字体、绘画、布局上要有美感、精致,引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观。
三、
1、活动室布置的目的之一是为教学活动服务,让幼儿通过与环境互动更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所以,理想的活动室环境不在于华丽的装饰,而在于能配合教学活动的展开帮助幼儿观察、思考和实践,具有实用价值。室内让幼儿随时看到自己的作品,激发幼儿不断学习的兴趣。展示内容随课程的发展而更换。根据孩子的特点创设表扬栏,根据孩子的表现张贴各种小标签给予鼓励。有吃饭好的贴一个碗、睡觉甜的贴一个爱心、坚持说普通话的贴一个嘴巴、讲卫生的贴一朵花、会穿鞋的贴一只鞋子图案等等,特别受孩子的欢迎。
2、空间可挂可不挂的就不挂,挂要有效。孩子面向老师上课,老师背后的墙面应该整洁。理由是: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容易转移。垂挂物需适宜,不要影响走路及整个环境的效果。陈旧的垂挂装饰物应及时的撤掉,容易积灰尘,风吹灰尘易掉落,不卫生。
俗语说的好:“教育无限、润物无声”。幼儿园的环境是无声的语言,有序的环境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暗示性的作用,是一种隐性课程,它能够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养成一个好的常规习惯,更加有助于我们开展教育工作。老师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班级创设一个温馨、有序的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