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推燕》
(2010-04-08 14:21:57)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诗歌 |
(一)
不知重耳今天会不会醒来,醒来祭扫他忠臣的子推,和依附在子推背后的那棵复活的柳
重耳床头那双焦柳屐,是否依然陪在这位春秋五霸之一的巨人身边。
古人都已经睡的很沉,那些络绎不绝的扫墓人,有谁能读懂棺椁下寒冷的子推心。
我似乎看见一群衣着豪华的大臣,跟着威风凛凛的文公,上了绵山。
又似乎嗅见了安静的悲悯,在寒湿的地下与文公接应。
一回眸,或是思绪一乱。全没了,全部走回了他们的荒芜时代。
(二)
天上的风筝升着无数个孩子的懵懂,他们只是知道放风筝,放风筝!
秋千上荡着一对情侣,他们有说有笑,有打有闹。
对面山丘上还有一些勤劳的农夫,他们背着成捆的树苗,把来年的希望那种下。
当然,远古的人们,也正玩着蹴鞠。
所有的欢欣,好像隐没了一些寒酸。好像隐没的,也包括这个节日的来龙去脉。
(三)
我不写这些,我想写一首诗,一首子推体的诗。
好像前两句是如此开的头: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这些血泪模糊的字眼,隐隐渗着一位大夫的泪水。
还有一句,是这么倾诉: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自省。一个轻佻的词,承载着多厚的委屈和悲心。
如果能驾驭时光的机器,回溯一次割股炖肉的疼痛。谁?能不寒心。
(四)
后来,我们不在清明节,或是寒食节这一天,挑逗火苗。
它烧毁的,足够它燃烧几千年。几千年的日日夜夜。
那些无辜的被送进火海的飞禽走兽,全都抹去。
但是绵山深处的一组灵魂,他们会永远存在下去,任世事变幻无常。
清明柳,倒垂出一个弯曲的躬身,像极了匍匐的大地。
(五)
历史的调色盘,端着五颜六色的的喜怒哀乐。
就像我们小时候家门口的那串之推燕,面和枣泥,回念和记忆,蜷缩在它身上。
这一只只活灵活现的燕子,不知注入了多少民族的思想,映衬着它灼灼光华的死亡。
每一只燕子,都是一份沉甸甸的反省。就如晋文公自己所言。
当清明节被华夏儿女不息地传承时,这些古老的人和事,只当是灵魂的替代品。
每一年的此时,天空就会洒下清明的雨滴,祭奠这场大火,这些无辜的燕子。
备注:又逢华夏民族传统节日清明节(寒食节),很多文学论坛和圈子掀起了对民族文化的赞扬。其实在文化侵权极其严重的今天,我们必须懂得利用有效的方法去保护民族文化。清明节是一个文化味道浓厚,历史意义显要,人文气息很重的节日。很多的史书中,将其与寒食节联系起来,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节日。随着时光的推移,寒食节也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笼统地概括了初春的所有美好向往。中国著名旅游点山西绵山,是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身亡的地方,每年逢清明节络绎不绝的游客会光顾这里。
《散文诗世界》2010年7期目录
伊犁行散文诗专辑
名家新作
实力方阵—璀璨的星群
学苑诗风
生活变奏曲
深沉的思索
多梦季节
百花园
外国散文诗及诗人介绍/
远行
散文诗人传奇
76
信 息
本期会议摄影:张进峰、毕 亮、爱斐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