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历史最早的五大禅处之一——显通寺

五台山历史最早的五大禅处之一——显通寺
在五台山诸寺庙中,显通寺历来地位最高。
宋代为五台山十大寺之一
明代在寺设“僧纲司”,统辖全山僧寺
清代又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
今天的五台山佛教协会也设于此
显通寺座落在五台山中心区大白塔北侧、菩萨顶脚下
是五台山佛教圣地中最古老的寺院。显通寺相传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
十一年(68年),称大孚灵鹫寺,它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之一。
相传白马寺建成以后,两位天竺高僧迩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来到
五台山,建起了这座寺院,取名大孚灵鹭寺。后来曾改名
花园寺、大华严寺,至明太祖重修时,太祖赐额“大显通寺”,
故沿用“显通”至今。
显通寺占地120余亩,有殿堂楼房400余间,
中轴线上,一连七进大殿,东西廊房对称配合,形成整肃严谨
阔畅宏大的布局结构,建筑样式各异,多带宫廷建筑色彩
堪称明清寺庙建筑的典型。七重殿宇分为
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殿
各具特色,无一雷同,辉煌壮丽
显通寺各大殿保存完好。观音殿,又名南殿。
殿内,中间供着观音菩萨像,左右供着文殊和普贤菩萨像,
所以又称三大主殿。殿内两侧放满了经架,架上置有各种经书
所以又称藏经殿。过去,救助水陆众生的大法会——水陆道场
也设在这里,所以又叫水陆殿。


文殊殿,是显通令的第二重大殿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各寺庙均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
自然显通寺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显通寺的大文殊殿内
供着七尊文殊菩萨像,文殊像前有护法神韦驮像,两侧有十八罗汉像
文殊殿前,有两座八角碑亭,碑亭里各立一通汉白玉石碑
石碑高不足八尺,宽二尺半,立于康熙四十六年七月十九日
左边的石碑上有字,系康熙御笔。右边的碑上没有字
人称“无字碑”。
大佛殿即大雄宝殿,是显通寺的第三重大殿
殿内供着三世佛像:中为释迦牟尼佛,西为阿弥陀佛,东为药师佛
两旁有十八罗汉像;背后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像
占地约670平方米为五台殿宇之最
木雕彩绘,肃穆堂皇。殿内佛像高大,金碧辉煌
五台山的重大法事活动,多在此殿举行,届时,各寺都有僧人参加
无量殿
无量殿,高20.3米,宽7间共28.2米,深4间共16米
这座无量殿形制古朴,雕刻精细,整个建筑没有用一根梁柱
是我国无梁建筑中的杰作
也是中国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
从外面看是七间两层楼房,殿内却是
三间穹窿顶砖窑,型制奇特,雕饰精细,宏伟壮观
铜殿
显通寺尤其最为突出的是在显通寺的后高殿前,一座用青铜铸件
组装而成的纯粹金属建筑物,人称“显通铜殿”。
是在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之师妙峰和尚
集全国13省市布施,先后铸成三座铜殿,一置峨眉山,一置南京宝华山
一置五台山,如今仅存五台山这一座了
其造型和北京故宫金妾殿相仿
共用铜10万斤,是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
铜殿方形,外观重檐两层,高约5米,四周隔扇上棂花图案和壶门花鸟装饰
形象生动,工艺绝佳。内壁四面铸满小佛万尊,中央台上端坐一尊大佛
故称“万佛如来”,殿前原有同期铸造铜塔五座,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布置
象征五座台顶,可惜在日本侵华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盗走了三座
现仅存东西两座。塔有13层,高8米,塔身满铸佛像图案
底座正方形,四角各铸一尊力士,手托,肩扛或头顶塔身
两塔下西南角有大如拇指的小铜庙,内坐小指大的土地像
长期以来,在五台山寺庙群中显通寺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
除了它历史悠久、香火旺盛外,寺内珍藏着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
珍贵文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在挂着“大显通寺”匾额的山门外两侧,各有一座石碑
石碑上摹仿龙形和虎形,分别写着“龙”、“虎”两个大字
寺庙中用龙虎把守大门,甚为奇特。而这两座石碑又是唐代的遗物,弥足珍贵。
藏经楼内,收藏的各种文物那就更多了
在这里,有北魏时期铜铸的旃檀佛像
有北宋开宝年间刊刻的雷峰塔藏经
有明代人绘制在菩提树叶上的十八罗汉像
有杨五郎使用过的兵器——八十一斤重的铁棍……
然而在显通寺内最珍贵也是最值得一看的文物
却是千钵文殊铜像、铜殿和铜塔
无量殿、华严经字塔和重达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的大铜钟。
显通寺山门外的钟楼,与其他寺庙里的钟楼,
从外观上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它里面悬挂的一口幽冥铜钟
却实在不一般。这口钟铸造于明朝天启年间(162--1627),
重达9999.5斤。撞击一下,声音可以传到10里之外。
钟的表面还刻有一部万余字的楷书佛经
最后,借用一位博友的大作来表达
游台怀镇显通寺有感
佛光塔影梦中亲,古镇初临欲问津。
缕缕清香沾客袖,朦朦细雨湿春尘。
蝇头微利争何事,蜗角虚名笑此身。
暮鼓晨钟通自在,一方净土寸心陈。